20080316以弗所書第 23 堂
2008年3月16日 以弗所書(23)
主講:吳永霖長老 整理:黃嘉菁姐妹
【合一的根基與合一的生活】以弗所書第四章:1~6節
弟兄姐妹平安:
很高興在七日的頭一日,我們一起在主的面前敬拜。這個禮拜以弗所書已經講到第23堂,我們開始講到以弗所書的後半段四、五、六章。當我們第一次講以弗所書的時候,說以弗所書的主題就是敎會。以弗所書是保羅所有敎會書信當中,論敎會的書信。前三章在講人是如何成為在基督裏的人,也就是罪人如何成為聖徒。這福音的奧秘藉著聖靈的啓示,使人明白創造萬有的主宰,在耶穌基督裏是如何安排的。所以一到三章講罪人是怎麼成為耶穌基督裏的人,後三章,四、五、六章,講已經在耶穌基督裏的人當如何。所以今天所讀的這一段聖經,就要講到敎會合一生活的見證跟合一生活的根基。
1-3節『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這裏講的是合一的敎會生活。4-6節講合一的根基,『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到這裏是講合一生活的根基,7節開始講到敎會的五種職分恩賜跟身體的建造。
我首先把這聖經裏面,結構性的意義告訴你們。第四章一開始1、2、3節講合一的生活見證,根基是合一的真理。根基就是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合一之後,聖經才講到身體的建造。看以弗所書的前面,關聯性意義又更清楚了。第二章先講和好,所以和好是在合一生活見證之前,先有和好才有合一。怎樣和好?因為罪人在耶穌基督裏己經跟 神和好,而猶太人跟非猶太人那中間隔斷的牆已經被打破。意義不是單單關乎猶太人跟我們這些非猶太人而已,那意義是普世性的,指的是在基督裏不再有種族、膚色、男女、貴賤,一切一切人為的界限跟條件的區別,已經全部被打破了。
以弗所書第二章就論到五重的和好:
一、我們在耶穌基督裏跟 神和好。
二、我們應當跟自己和好。
三、我們跟人和好。
四、我們勸人跟人之間和好,因為我們是和睦之子。
五、最後我們又把人帶來耶穌基督裏跟 神和好。
這個叫五重和好的職分。
這和好之後新的社會或叫做新的群體,保羅說要有合一的生活見證,所以第四章,就講到敎會合一生活的見證。前面一、二、三章,可以看見保羅教導、保羅也為敎會禱告,第四章開始論到敎會生活合一見證的時候,是保羅的勸勉。保羅敎導因為他領受特殊的啓示跟特殊的職分,整個以弗所書一、二、三章,都是關於福音奧秘的敎導,保羅不但敎導又為敎會禱告。
在這四章之前,有三次的禱告:
第一章15節『因此,我既聽見你們信從主耶穌,親愛眾聖徒,就為你們不住地感謝 神』,接下來就是他的禱告。
第三章1節『因此,我─保羅為你們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穌被囚的,替你們祈禱』接下來就是他禱告的內容。
第三次的禱告記載在14節『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這是禱告,接下來16節他說『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裏的力量剛強起來』。
保羅在以弗所書一、二、三章裏面,為敎會有三次禱告,為敎會代求。第四章開始,『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這是勸勉或叫做勸戒。一個傳道人、一個成熟的基督徒或是全時間服事的人,保羅藉著他的榜樣告訴我們三件最重要的事情:第一是敎導,第二是禱告,第三是勸戒。
那是屬於生活方面的,這其實是我事奉裏面,一直認知敎會裏最重要的三件事情。就是講台一定要講上帝的道,不管來的是多少人,不管你是不是聽的懂。我的意思不是故意講的讓你聽不懂,因為如果你是第一次來覺得聽不懂你繼續來,聖靈一定會讓你聽得懂。絶對不會為了讓來到敎會的每一人都聽得懂,故意把上帝的道稀釋,用那一種喻道故事來講道,不是說用比喻不好,因為耶穌基督也用比喻,但是很多人錯解那一段聖經。耶穌曾經說我若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講天國的事情。但是後來耶穌基督卻說,我現在是用比喻對你們說時候要到了,我要明明的對你們說。指的是聖靈賜下來的時候,福音的奧秘已經要使眾人都明白,因為天國已經彰顯出來。
很多人只認知前面的聖經,所以就盡量用比喻來講道,那比喻講道可以,喻道故事你可以到書房買一本,引用一段聖經講一個故事,最後用五分鐘作結論。那種講道基督徒會餓死,但是你會聽得很有趣。耶穌說,到時候他要明明的對你們說,而且聖靈來要使你們想起我所說的話,那裏完全沒有提到比喻。而耶穌基督對門徒作比喻的時候,是所應許的聖靈還沒有賜下來。
敎會裏不管人多人少來的是什麼人,憑信心講上帝的道。因為我一直持守一個信念,基督徒是被聖靈重生的,聖靈是真理的靈,這是他在聖經裏最大的名和最大的工作。所以被聖靈重生的基督徒,你如果沒有用上帝的道餵養他,他不可能飽足的,因為聖經是聖靈所啓示文字的道,而基督徒是被聖靈重生的,所以你不講聖經講做人的道理,那會餓死一堆重生的基督徒,那生命如果不被餓死也會被扭曲。
所以保羅的敎導在他所建立的敎會當中,也不完全的受歡迎。特別是加拉太敎會跟哥林多敎會,連他的使徒權柄都受到質疑。歷世歷代作上帝話語出口的人,處境最困難。如果你要忠心傳講上帝的道,就是這麼困難,因為在聖經裏面,從來沒有一位先知被興起來是興高采烈的。每一位先知被興起來,都非常的沉重,因為要在上帝跟人之間,傳遞 神的話,那些話都不會好聽。耶利米曾經咒詛自己生的那一天,他但願自己不要生下來,因為 神從母腹當中就揀選他作為先知。所以每一個成為上帝話語的人,處境都很艱難,保羅敎導是忠於所託付的。
鼓勵基督徒個人追求恩賜是有問題的,應當為敎會求恩賜,因為恩賜是賜給身體,顯明在肢體當中。無論是羅馬書十二章:論七種肢體恩賜,或哥林多前書十二章:九種屬靈恩賜;或者是以弗所書四章11節開始,敎會的五種職分恩賜,都是賜給身體的,不是賜給個人,但卻是顯明在肢體當中。恩賜是聖靈隨己意分給個人,是身體裏面的肢體,但是賜給身體顯明在肢體當中。
保羅敎導,保羅又禱告,接下來保羅勸戒勸勉。勸勉又屬於生活層面上的事情.勸勉人的時候很多人會誤以為是在駡人,其實駡人跟勸戒或叫做責備,完全是兩回事。聖經裏先知是責備人不是駡人,特別是前面,如果你的禱告不夠,你的勸勉勸戒很容易被誤會你是在駡人,是在定人的罪,那是有區別的。
保羅勸戒,『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接下來那句話希臘文是命令式的語氣,『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勸戒如果是基於聖經、基於真理,在基督裏的勸戒,當然要有愛心做根基,勸戒就是帶有命令式的語氣。如何跟這個命令式的語氣會調和,如果你沒有對聖經有整體的了解,很容易敎導就偏差。
保羅用命令式的語氣說,『我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意思是我們是什麼身分就應當要活出什麼身分的生活。所以 神在耶穌基督裏所召的我們這群人,希伯來書三章1節『同蒙天召的聖潔弟兄啊』。你今天坐在這裏成為基督徒,是從天上來的呼召,是從寶座上來的呼召,是要使我們成為聖潔。以弗所書第一章,『 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
基督徒在敎會生活當中,四樣應當有的美德,才能夠構成敎會裏面合一的生活見證。『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這裏提到謙虛、溫柔、忍耐跟愛心,合一的生活應當從這四樣基督徒的美德開始。
什麼叫謙虛?謙虛在第一個世紀並不是一種美德,那是希臘羅馬文化底下看待奴隸的眼光。在第一個世紀謙虛通常意謂著畏縮、自卑、奴才相,那是用在一個奴隸的身上。但是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之後,全人類才明白什麼叫做謙虛,就從基督的身上看到。我曾經講過如果人要認識 神,非得從耶穌基督的身上。約翰福音第一章 18節『從來沒有人看見 神,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耶穌說,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在我裏面的父。人如果要認識真神,除非在耶穌基督裏。
第二樣是跟我們今天有關的,人如果要認識人是什麼?你就只能從耶穌基督身上才有可能認識。這是人類學最大的問題,人類學以為說我們可以屏除一切外在的因素,靠著人自己的思考,可以來明白自己到底是誰。畢竟我們是人,所以我們應該最知道人,對不對?其實不一定。因為從古到今,哲學家問人到底是誰?問不出來。因為問的是人,被問的也是人,想要被知道的也是人,怎麼可能明白?不可能明白。如果我們要明白人是什麼?除非你從耶穌基督的身上看到。根據聖經耶穌基督被稱為人子,意思是人的代表。耶穌基督被稱為上帝的獨生子,意思是他就是 神,聖子就是 神。而他在哥林多前書裏,保羅說他是末後的亞當,亞當Adam 英文意思是人的代表。所以你想認識人嗎?除非你從耶穌基督的身上看,否則你永遠沒有辦法認識人。
這樣基督徒應該是最認識自己的人,因為他是認識耶穌基督的。我們因為認識基督,所以我們認識自己。保羅說你們應當要謙虛,謙虛指的就是我們在 神面前看自己是貧窮的。有三處的聖經論到謙虛:
一、馬太福音五章2節,『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虛心原文是貧窮,靈裏的貧窮,看自己是貧窮的。
二、腓立比書二章3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謙卑應該是看別人比自己強,可能他沒有你那一份,可是他有別的那一份。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那裏看到,恩賜跟合一的關係,手有手的功用,腳有腳的功用。所以看別人比自己強,並不是貶低自己,而是肯定 神在他身上的那一份。弟兄姐妹們彼此在這裏勸勉,你做的事情好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聖經裏不是這樣看待的。而我們也不應當在敎會裏分別那一種事奉比較重要,在每一次事奉之前的禱告,我是為整體的事奉禱告。
三、羅馬書十二章,『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也就是不要把自己看得過份。『要照著 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所以第一,在 神的面前看自己是貧窮的。第二,看別人比自己強,肯定別人身上 神所賜給他的那一份。第三,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如果你看自己不過於所當看的,你的壓力就會減輕不少,其實重擔從另一個角度看是一種驕傲,我們互相勸勉。
但聖經裏面對於謙虛,也就是最高的美德,在什麼情形下看見?就是對真理的渴慕,是最大的謙卑。因為馬太福音五章2節,『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所以一個虛心的人,在主面前看自己是貧窮的人,對真理渴慕的人,有這麼大的報賞。如果你具有這樣的氣質跟美德,而能夠得這麼大的報賞,我歸納這是最大的謙卑,是對真理的降服,最大的驕傲是對真理的抵擋。根據以西結書二十八章,論到撒旦的墮落要跟上帝同等,撒旦原是天使長,因美麗心中高傲,又因榮光敗壞智慧,所以 神將他摔倒在地,因為那個驕傲是對真理的抵擋。
所以保羅勸我們應當要謙卑,因為我們從基督的身上認識自己,而基督本有 神的形象,不以自己與 神同等,成為强奪的反倒虛己。前面講到他的富足,他與 神同等,後面講到他的虛己。其實謙卑乃是將自己的富足看做貧窮,是把這一切看作不過是 神所託付的。腓立比書二章6節『他本有 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 神同等為強奪的』。所以他是富足的,卻為我們成為貧窮的。哥林多後書八章9節,『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他放棄富足成為貧窮,那個是真正的謙卑。
如果你在基督裏已經有了基督屬靈的豐盛,有一個豐盛的生命。當他明白以弗所書一、二、三章所呈現出來那永世的奧秘,又知道自己是誰之後,你的富足、屬靈的豐盛怎樣呈現在人的面前?這是我經常提醒自己的,在一個非基督徒,沒有信主的人在跟他談論福音的時候,你怎樣呈現你的富足?你需要有一些內斂,不要呈現出太驕傲看不起他的信仰的樣子,這是成熟的基督徒經常會犯的毛病,一般還沒有成熟的基督徒不會這樣。
保羅前面三章講到,福音的奧秘、 神永世偉大的計劃、在基督裏所賜給我們的富足,這富足不是關乎你有多少錢的事情,而是你知道你有一個永世的盼望、有一個富足的屬靈的豐盛在你裏面。你以這個信仰、以這個身分地位為榮還是驕傲?這兩者是有差別的,你以這個身份跟所擁有的為榮是對的,但不要呈現出驕傲,這是謙虛。
第二種美德講到温柔,温柔是强者的自制,一個有能力的人對於自己能力的節制,不隨便把他的能力加在比他弱勢的那一方。温柔在希臘文原是用在被馴良後的野獸,這個用詞用在基督徒的美德上指的就是你自己的節制,不管是使用恩賜或能力的節制、不管是在社會上或大敎會裏站在强者的地位,你應當要節制自己的權力,這是很重要的一種氣質。馬太福音五章5節論到,『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指的是他們具有 神所託付統管地上的權柄,這一種人才會成為良善的權柄,讓底下的人蒙福。你今天如果是一個公司的主管,沒有這種氣質,底下的人就遭殃了,你那權柄就變成邪惡的權柄。温柔引申下來就是,設身處地的為弱勢的一方著想。
耶穌基督在八福裏論到基督徒屬靈的氣質,他的美德應當有温柔。『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溫柔的人 神要把他放在統治者的高位上,不管你是一個公司的主管、一個群體的領導者,或是在政治界裏面。但是可惜台灣的基督徒太少了,我們應當期待台灣敎會福音工作的復興,讓更多的基督徒被興起來,在每一個領域裏面。
我上次講基督徒的世界觀的時候,有提到文化的使命。我們在每一個領域當中榮耀主,影響那個領域。不要輕易放棄你的工作,除非你是被全時間呼召的。我曾經引用過美國水門案件下台的尼克森總統幕僚,皮爾寇德森他居高位,水門案件發生的時候,他幫尼克森總統掩護,編了很多謊言。最後下台的時候他為他所做的那些事情痛苦的不得了,想要去自殺後來信了主。之後他寫了一本很有名的書,How now shall we live ?〝我們現在應當怎樣過生活〞,講到基督徒應當怎樣過生活。
有一天他坐飛機,一個年輕人坐在他隔壁,認出他來說:寇德森先生,我看過你的書得到很大的幫助。皮爾寇德森問他說現在在作什麼?年輕人說在一所知名的大學,攻讀生化博士學位,計劃拿到博士學位後要全時間傳敎。皮爾寇德森聽完後跟他說:如果你決定這麼做,那我的書沒有真正幫助到你。下飛機後又碰到那個年輕人,那年輕人跟他握手說,我聽懂你的意思了,我會好好想一想。
一個生化的博士又是基督徒,這樣的人有多少?整個科學界無神論的那麼多,不肯承認 神存在的那麼多。科學你愈研究就愈印證聖經是真的,可是那些科學家都不願意承認,整個自然界後面真的有一個造物主。他們用另外一種說法代替,他們說相信宇宙後面有一個超然的智慧。他們用這種中立的話代表,因為不肯承認 神。所以一個生化學的博士,這麼重要又是基督徒,你如果受到這麼好的造就,你不該在你的領域裏面好好發光嗎?在科學界裏面好好為主做見證嗎?這是很重要的,不差一個宣敎士。所以這是温柔的人,聖經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在聖經裏忍耐指的是對事情的失敗永不灰心,用在人的方面就跟下面的寛容跟期待有關係。聖經裏面忍耐用在最多的地方,是在 神對罪人的寛容忍耐,有兩處的聖經是提到 神對罪人的寛容。羅馬書二章4節,保羅論到那些不信的人是在輕慢上帝的愛,『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這裏用在 神對罪人期待他悔改,這是忍耐。另外一處聖經是提摩太前書一章16節,保羅用在他自己身上,『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保羅曾講過,他過去的所做所為,是 神的寛容忍耐,好叫他悔改成為所有世上人的榜樣。意思是像我這樣的人都可以得救,所以這就是忍耐。
保羅勸我們在敎會的合一生活當中,應當要用忍耐這個美德。忍耐弟兄姐妹長大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當然忍耐也包含了人在不同的做事方法當中,雖然不是盡如人意,可是也要忍耐。因為聖經裏面說,忍耐用在 神身上是對罪人悔改的寛容。所以一個傳道人或敎會,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加在弟兄姐妹的身上,願主幫助我們。
接下來講到四種美德中的愛心,愛心的寛容不等於容忍罪惡的存在,這是兩件事情。同樣寫這句話的保羅,曾經在哥林多前書五章1-3節,對於敎會容忍罪惡的事情發出責備。『風聞在你們中間有淫亂的事,這樣的淫亂連外邦人中也沒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繼母,你們還是自高自大,並不哀痛,把行這事的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保羅在以弗所書說要用愛心互相寛容,而寛容是有範圍的,寛容並不等於敎會可以容忍一切罪惡的事情。但是一個犯了淫亂罪的人如果悔改,也從錯誤的行為改正過來,那敎會就不能用敎會的紀律處理他。所以為什麼敎會裏面要有戒律,敎會對一個違背基督徒生活倫理較嚴重情節的,勸戒之後如果不悔改就禁聖餐,再來就是停止他的事奉。如果還不悔改,保羅說應當把行這事的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愛心的寛容是有範圍的,我們還可以從耶穌基督身上看到。耶穌基督在他事奉的過程當中,他接納最大的罪人,但是他指責最小的罪。所以 神愛罪人,但 神不喜悅罪人的罪。比喻就好像一個小孩子,你很愛他,他在外面玩的一身髒回來,你很生氣責備他打他,但那並不代表你不愛他。你愛他因為你希望他乾淨,所以打完他之後會把他洗乾淨。
彼得曾經問耶穌說,主啊!我的弟兄得罪我,我應當原諒他幾次?彼得說7次可以嗎?彼得以為很多了。耶穌說不是7次,是70個7次,意思是無止盡的寛容。你知道那句話是什麼意思嗎?因為彼得說我的弟兄得罪我,是感受的問題。如果是關乎感受的問題,耶穌說你應當要寛容人,無止盡的寛容。但如果是違背真理的事情,就不是這樣處理的,這情況你不能引用耶穌基督的那句話,你為什麼沒有寛容人到70個7次?是得罪你的感受或是違背真理的事情你應當分清楚。
弟兄姐妹我們在生活當中真的是要用愛心互相寛容,如果弟兄姐妹當中有發生那樣的事情,我們要勸戒用愛心去挽回他。從今天開始我們用愛心互相寛容好嗎?我在準備這些講道的時候,就跟主一再的認罪悔改。我說:主啊!我是一個沒有愛心的人。其實是期待比較深,有時候會講的嚴厲一點。我已經長的夠嚴肅了又講嚴厲的話,所以為了大家好、為了合乎真理,當然也為了我自己,我想我的嘴角要經常保持10點10分的姿勢,要經常保持微笑我會努力的。我們的招牌掛〝歸正〞,就是聖經裏面怎麼講,我們偏離了聖經就應當要回來。
保羅說在四種美德當中,我們成為一體應當用和平彼此連絡,用在社會上指的是良好的人際關係,用在敎會當中是良好的肢體互動關係,又叫做聖徒的相通,用和平彼此聯絡。當保羅在講這段聖經的時候,合一的生活見證後面是合一的根基。所以合一的根基構成合一的生活見證,如果沒有合一的根基,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就沒有合一的生活見證。你不能跟一個佛敎徒來到敎會當中,跟他用屬靈上和平的彼此聯絡,請他到講台上講拜佛,這是不對的。還有違背真理根基,就是那合一的根基如果是錯的,就不能用和平彼此聯絡。
根據使徒行傳十五章記載保羅第一次旅行佈道回來,從耶路撒冷有幾個猶太人下來,來到安提阿敎會當中,對於外邦人竟然可以憑信心相信耶穌基督,就跟他們一樣成為上帝的兒女,非常不能接受。他們就敎導說:『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保羅跟巴拿巴就跟他們大大地紛爭辯論,那是在呈現和平聯絡範圍跟界限。
後來加拉太敎會就是保羅第一次旅行佈道所建立的,加拉太敎會就受了這假敎訓的影響,所以保羅對加拉太敎會很生氣。在加拉太書一章裏他說:『我希奇你們這麼快離開那藉著基督之恩召你們的,去從別的福音。那並不是福音,不過有些人攪擾你們,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接下來他講了很重的話,『若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那話非常嚴厲,不是保羅有兩種性格,而是用和平彼此聯絡必須在合一的根基上。
接下來講合一的根基,『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身體只有一個』,指的是我們是同一個生命共同體,同一個身體,同一位復活的救主領受一個生命。所以我們守聖餐的時候用一個餅,就在證明我們是同一個身體。同一個身體已經在提醒基督徒,一定要違背你自己墮落之後的天然本性。要努力的委身跟連結在敎會裏面,所以身體只有一個,也就是你要完全的連結在這個身體裏面。而不單單只有地位上的連結,就是你受洗歸入耶穌基督名下,藉著聖靈的洗把你連結在耶穌基督的身體,所以你跟我成為肢體。但是你應當要有行為出來,保羅今天就是在講行為,不要做一個初一,十五的基督徒。聖靈只有一個,就是完全的受聖靈的引導,完全的被聖靈引導,不要被這世界牽引誘惑。
『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也就是我們有一個共同的人生目標,就是在耶穌基督裏 神所為我們定那榮耀的產業,共同的人生目標。你在各行各業裏你可以定你的目標,但是我們人生當中只有一個方向,因為聖經裏面講的同有一個指望,已經在提醒我們有共同的一個目標。
一主,提醒我們要完全的被主擁有。在第一世紀僕人是完全屬於主人的,因 為他用重價買贖我們。保羅說: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意思是我們應該要完全的歸與他,生命的主權不再屬於我們自己。
一信,完全的信靠跟託付。你完全的託付給他嗎?還是很多事情還在靠你自己?一信是提醒我們,既然他是我們信靠的對象,我們應當完全的把自己交託給他。
一洗,完全的對他效忠。指的是對基督效忠,因為洗禮其中的一個意義就是見證。就是在 神跟人跟靈界的面前宣告,我從今之後屬於耶穌基督,所以當受禮的時候一定會講這句話,我奉父子聖靈的名為你施洗,叫你歸入耶穌基督的名下。如果你用第一世紀希臘文的意思,那是用在羅馬軍人的宣誓效忠,羅馬人非常强調榮耀,要當羅馬軍人很不容易,就職時不管是最小的兵都要宣示,宣示效忠凱撒皇帝。洗禮其中的一個意義就是見證,表達對耶穌基督完全的效忠,忠於基督。就好像我們今天唱的詩歌,寧願有耶穌。
一神,完全受他的統管,這是一神的意義。
『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這是聖經裏經常出現 神是獨一的卻有三個位格,是三一神最明顯的啓示。眾人的父就是上帝,所以是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超乎眾人之上就是我們應當要受他統管。貫乎眾人之中是 神對我們的眷顧。住在眾人之內是 神永遠與我們同在。這是三位一體上帝在啓示當中,所呈現出來對屬於他的人的恩典。
神在哪?自然神論者說, 神我們永遠搆不到。有沒有 神?有。有沒有創造主?有。但是自然神論的認為,離我們非常遠。一個創造主創造了這世界之後,把自然的定律放在這世界當中,就讓他自己運轉?但我們知道 神沒有離我們這麼遠。使徒行傳十七章保羅作見證的時候,說他離我們個人不遠,因為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
所以對於 神的認識,有兩個極端,一個是 神離我們很遠,根本搆不到他。伏爾泰稱 神是全然的他者,是與我們全然無關的那麼遠。聖經裏面 神沒有那麼遠。還有,有人把神拉的很近,像佛敎徒或像新紀元運動所說的,神就是我,所以把你的佛性修出來,所以他們不承認人有罪,他們說人是無知而已。佛家說我們可以稱佛,新紀元運動說我們藉著內在潛能的開發,認識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就是神,所以把神拉到這麼近是一種極端,把神看的那麼遠是另一種極端。
聖經裏面一句話把這全部都否定了,『超乎眾人之上』,跟我們有沒有關係?有。他是寶座統管萬有的那一位。『貫乎眾人之中』,曾經來到地上,是指耶穌嗎?是。但不是只有耶穌,在舊約的歷史當中,你確實的看見 神藉著揀選亞伯拉罕,跟以色列的歷史同行,其實那是跟人類的歷史同行。所以 神曾經在人類的歷史跟人同行,我們今天之所以會知道,是因為耶穌基督的緣故我們才明白。在歷史當中與人同行還不夠,最後 神又把他的獨生子賜下來,臨到人間成為人的樣子,跟我們三十三年同在,最後從死裏復活後昇天,賜下所應許的聖靈來。耶穌基督在約翰福音十四至十六章,論到聖靈要來五次。第一次保惠師聖靈來,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要住在你們裏面,直到永遠。『貫乎眾人之中』還不夠,最後藉著死裏復活,賜下聖靈住在眾人之內,這就是三一的上帝。
所以但願主幫助我們讓我們這些蒙召的罪人,能夠照著保羅所勸戒的,我們的行事為人,應當以蒙召的恩相稱。我記得有一次我在講台當中講了一句話,我說那是預言。敎會剛剛開始大家都非常熱絡,一切都非常的美好,我說可能從今之後,那種美好的人際關係甜蜜期可能要過去了。人際關係的甜蜜期會結束,因為大家一開始都不熟悉,熟悉之後你就知道,原來吳長老這麼乏味、這麼嚴肅,你慢慢的了解,那種人際關係的甜蜜期會結束,接下來我們就講到信心之愛。自從那一次講了之後,敎會真的出現了一些問題,不是我的預言成真,而是 神藉著我發預言。
今天所講的信息,我們從今天開始會有一個全然的不同的,歸正福音敎會的氣氛出來,我相信這句話也會是預言,就從我開始。保羅所說的,用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各位『阿們』嗎?『阿們』。感謝主!
我們同心來禱告:
阿爸父 神,我們再一次用禱告來敬拜你,我們感謝讚美你。主耶穌敎會的元首,從死裏復生的救主,我們向你俯伏敬拜,你是敎會的元首,你是敎會的頭,你是那手持七星在七個金燈臺行走的人子。我們相信你跟歷世歷代的敎會同在,也在今天跟我們同在,我們感謝你。主啊!謝謝你的恩惠,今天你藉著你自己的話,又藉著聖靈把這些話放在我們心中。主啊!這不是人的敎導,也不是人的勸勉,乃是從聖靈來你自己的聲音來勸戒我們。你叫我們行事為人應當與蒙召的恩相稱,用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因為那合一的根基已經賜給我們了,就是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我們感謝你。
我們願意在這根基上更加的努力,好活出那合一的美好的生活見證。主!我們奉你的名來祝福普天下你的眾敎會,我們更懇求你這時候,用你的靈來感動我們,來祝福我們這敎會,也賜福我們從今天這一堂開始,你更新我們的心意,真的照著你聖經所講的,我們願意用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就從今天開始。主啊!我們在這之前,若有違背你聖經裏面所講的這一條,今天所敎導的,我們在你面前認罪悔改。不管是在講台上的,或在講台底下的,願你的靈,光照我們、責備我們,我們願意照你所吩咐的去遵行。求你幫助我們,就從今天開始讓歸正福音敎會這小小的一群,有完全不一樣的聖徒相通的生活,合一生活的見證。讓彼此相愛的氣氛,能夠在真正聖靈的引導當中活出來,謝謝你的恩惠。願你自己的名在你的百姓當中得最大的榮耀,聽我們在你面前的感謝禱告祈求,靠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