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影音文字 查經班 約翰福音 20070409約翰福音第2堂—道的三重關係2
COVER-2007-2011《歸正查經班》約翰福音(吳永霖長老)1920.1080

20070409約翰福音第2堂—道的三重關係2

  • 主講:吳永霖長老 
  • 整理:曾文琦姊妹

【約翰福音】第一章:1-18節

約翰福音1:1-18『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生命在他裏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有一個人,是從 神那裏差來的,名叫約翰。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 神的兒女。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 神生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翰為他作見證,喊著說:這就是我曾說:那在我以後來的,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來在我以前。從他豐滿的恩典裏,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從來沒有人看見 神,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

弟兄姊妹平安:

這是我們約翰福音第二堂,約翰福音1:1-18。我們第一堂已經把1-18節大概的重點用引言的方式講了一遍。聖經裏面有很多重要的章節,是用宣告的方式被啟示記載下來,所以念的時候可以用敬虔的心,大聲嚴肅的把它宣告出來,像以弗所書1:3-14,那個是頌讚的經文。像約翰福音1:1-18,我建議大家在我講到18節的時候都已經會背了,這是很重要的章節,你要經常朗誦,把它宣告出來。

『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生命在他裏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有一個人,是從 神那裏差來的,名叫約翰。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 神的兒女。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 神生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翰為他作見證,喊著說:這就是我曾說:那在我以後來的,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來在我以前。從他豐滿的恩典裏,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從來沒有人看見 神,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

    在第一堂引言的時候,我們講約翰福音跟其他三卷福音非常的不同,因為三卷福音書是從人的角度來見證耶穌基督,從伯利恆的馬槽開始記載到十字架上為止。約翰福音卻不是這樣,他是從永恆當中的太初開始,約翰福音所要見證的耶穌基督就是 神。耶穌就是那在太初的道,來到地上成了肉身住在我們當中的 神。

約翰福音寫作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20:31所講的,約翰總結他寫的約翰福音的時候,他說『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那裏已經把約翰福音寫作的目的用一節聖經講出來,那是約翰福音的焦點,耶穌是基督、救主,是永生上帝的兒子,上帝的兒子就是上帝。約翰福音整個焦點就是在基督的位格,也就是耶穌基督這位33年半跟我們一起,成了人的樣子來到地上的,祂到底是誰。

    上一堂引言,我們講到1-18節,論到道的十重關係。一、道與永恆。二、道與上帝。三、道就是上帝。四、道與被造的萬有。五、道與生命。六、道與世界。七、道與重生。八、道成了肉身。九、道與見證。十、道將父彰顯。這十重關係是我們接下來1-18節的重點。

今天只能講1:1『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這第一節已經把道的十重關係裏面的三重提出來,這三重關係就是道與永恆、道與上帝、道就是上帝,這三重關係,其實就是在講道跟上帝的關係。道與永恆重點,是道分享了 神的永恆本質。道與 神就是在講道與 神動性的親密關係,這不是只有在約翰福音記載,我們在箴言8:22-31也會看到。第三,講到道就是上帝,也就是這裏已經把三位一體上帝的第二個位格提出來。

而且聖經非常奇妙,為了強調道就是上帝,而道又不同於那位上帝,是另一個位格,卻是成為一的那位上帝,接下來就在第二節說『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強調了兩次道與上帝同在,就是在強調道是上帝,道與上帝同在,可是道仍然是道自己,也就是上帝的第二個位格。所以,我們講約翰福音的焦點,論到基督的位格,其實約翰福音跟其他三卷福音書最大的不同,就是把三位一體上帝的真理更清楚的彰顯出來。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三個重點,道跟永恆,道分享了上帝的永恆。道與 神的關係,就是道跟 神親密的關係。道就是上帝,也就是道,就是上帝的第二個位格,但是祂卻不是第一位上帝。這個是奧秘,約翰福音講到最後,你只能做一個反應,你沒有辦法根據你的理性思考去瞭解這些,你只能根據領受啟示,用敬畏的心頌讚。

所以整個約翰福音1:1-18節,我強調你要像唸以弗所書1:3-14那樣,保羅一開始就講『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其實地上沒有一個人有資格論道的本體,但是,上帝卻把恩典賜給教會,使教會在不同等次當中的傳道人,就著他們所領受的,可以把道講出來,但是我們永遠無法理解道的本體是什麼。

約翰福音1:1第一句話,太初有道,英文in the beginning,好像是時間的開始,中文把他跟創世紀1:1分開來翻譯不同,創世紀1:1英文同樣是in the beginning,創世紀1:1中文翻做起初,就是 神造的那一刻開始,太初是遠遠在被造之先。永恆是什麼,我們根本無法瞭解,我們這些受造活在時空底下的活物,我們永遠不可能瞭解永恆是什麼。 神可以讓教會傳講這些,已經是 神對教會極大的恩典。

    道,到底是什麼?道,出現在人間各種哲學跟文化的處境當中,可是我們卻完全無法明白道到底是什麼。道在希臘原文是Logos,英文翻譯是Word,意思就是上帝的話,中文翻譯做道。不管任何一種語文,只要牽涉到 神真理的本體,道本身,任何語言都沒有辦法把祂的內容涵蓋出來,沒有一種語言可以很具體地把道的本體完整的陳述出來,非常悲哀。但是領受特殊啟示的我們,至少我們知道道是什麼,因為道曾經成了肉身,來到地上與人同行,就是耶穌基督。

我剛才講到道在各種文化跟哲學的處境當中都曾經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用語當中也經常出現,道理、道路、道德,幾乎都跟道有關,這些都屬於我們生活當中好像是懂,可是又非常不懂的東西。怎麼會有道的觀念在人間呢?為什麼人會有道這個觀念呢?而且在文化跟哲學的處境當中,都一再地出現?我們只能從太初有道這一點去理解起。因為這裏告訴我們,太初有道是在宣告道本體的自存,道跟永恆的關係,道分享了創造主,也就是自有永有的那一位的永恆性。太初有道已經在宣告,道就是那永恆自存的本體,祂分享了永恆自存者永恆的本質。

在約翰福音17: 5大祭司的禱告,耶穌基督這樣禱告『父阿、現在求你使我同你享榮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榮耀。』你可以從這裏去理解,道分享了上帝的永恆性。所以這樣,道是永恆當中自存的本體,本體的存在就成了我們這些活在地上的人可以思想道、追尋道最重要的基礎。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道本體的自存,你根本不可能有道的觀念,存在我們這些受造的人當中,因為人是按著 神的形像樣式造的, 神是真理的本體,所以按著祂的形像、樣式所造的人就有理性,理性的根源是真理的本體,這樣,道本體的自存,是我們得以思想道的重要原因,是道出現在文化哲學當中,出現的重要原因。

做一個比喻你可能比較瞭解,當約翰寫約翰福音,論到道用Logos,這個名詞並不是約翰創立的,Logos是希臘哲學裏面的用語,使徒約翰既然用了希臘哲學的情境來形容道,是要讓希臘人明白,在哲學處境當中的道,已經成了肉身,也就是耶穌基督。我要做的這個比喻跟希臘哲學的背景有關,希臘人非常重視形上學,形而上的學問,是從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開始的,柏拉圖是形上學之父,希臘人講究形上學,思考形而上的東西,看不見的領域,超物質的東西,希臘人很願意去思考這些。

希臘人歸納世界,他們說有兩個世界,眼睛看得見的不過是現象界,現象界又從何而來呢?你看見的既然是現象,那麼一定有一個本體才有這個現象。用這個杯子做比喻,這個杯口是圓的,我們為什麼會有圓的觀念,真圓並不存在這個世界,地上所有的圓,你只能做到接近真圓,誤差非常小,但是不可能做到真圓。希臘人認為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現象,有現象界的存在就一定有本體界,本體界造成有現象界,你只能從現象界去推論本體界。我講這個很重要,因為這個曾經影響天主教的神學觀念大概一千年,一直到 神興起改教家馬丁路德跟約翰加爾文,把整個信仰帶回到聖經。

羅馬天主教非常相信亞里司多得的那一套理論,他被稱為是自然主義,他的那一套理論就是我剛才所講的本體跟現象界,也就是說,希臘人這個現象界根本體界的觀念,深深的影響當時的教會,天主教有一個重要的神學家叫做Aquinas,整個天主教重要的神學基礎就是Aquinas的五道論證,就是本體論證、宇宙論證、目的論證、歷史論證、道德論證。這五道論證是從人出發,主張我們不需要領受啟示,人藉著觀察大自然,研究人性,研究整個自然界,我們就得以用這五道論證去推論上帝的存在,那是受希臘哲學的影響。

希臘哲學認為世界分為兩部分,現象界跟本體界,你今天所看到的一切不過是現象,而本體,你只能推論,所以產生Logos的思想,就是宇宙的理性之母。我剛剛用杯子做比喻,杯子是圓的,為什麼我們有圓的觀念?一定有一個真圓的本體存在在本體界。你所有看到一切感官感受到的美感的事物,一定有一個本體存在,所以你看到的都不是真的東西,希臘人由這裏來推論上帝,他們不叫上帝,他們認為宇宙當中一個理性導引的原則,就是Logos。

我們講到這些,是因為我們剛剛講到太初有道,真理自存的本體既然存在,那這樣就使道的觀念存在人間,也就是在各種文化哲學的處境當中,人之所以會思想道的原因,人會思想道、人會尋道,人會摸索,人想要探索,原來是因為道本身存在,而道的本體來到地上,就是耶穌基督。

道到底是什麼?我剛才講到道希臘文Logos,英文翻譯Word,就是話,我剛才講過,無論是希臘文Logos,英文Word,或中文翻譯話,或者道,都沒有辦法把道的意義完全具體的涵蓋。英文為什麼翻譯做word話呢?這個緣故是舊約的背景,舊約以色列百姓來到會堂當中,他們要避諱上帝的名,他們稱上帝就稱上帝的道,這是其一。第二個原因很重要,就是舊約聖經裏面所呈現出來的, 神在拯救、創造、審判的行動中都是藉著祂的話,也就是藉著先知所論的一切話,先知是上帝的出口,藉著那些話來成就這些事情。記不記得創世紀 神創造的時候?『因為他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詩33:9)』所以這樣,道英文被翻譯成上帝的話,不是沒有原因。

可是這是在舊約裏面的處境,可是如果要把舊約裏面論到上帝的話,這個意義延伸過來的話,那就是上帝的話彰顯上帝的意志,而上帝的能力又成全祂的意志,這樣,上帝的話通常都是在上帝的行動當中,多過我們瞭解的道的概念。我的意思就是聖經裏面把道翻譯做上帝的話,上帝在審判、創造、拯救的各種行動當中彰顯出來的意義,這是舊約裏面的意義,所以英文裏面翻譯Word沒有辦法把約翰福音裏面道的觀念完全涵蓋在裏面。中文的道翻譯得比英文的話好得太多,可是仍然沒有辦法把道完全的具體的含蓋在裏面。

中國人對於道的概念在主前2600年就有,也就是將近5000年,你們知道有一個活到80幾歲的中國哲學家老聃,也就是我們通稱的老子,他在80幾歲寫道德經,第一章開宗明義就講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是中國文化裏面對道最早的觀念,意思是說,能夠用言語講出來的道就不是永恆不變的道,能夠用名稱稱呼他的,就不是真正永恆不變的名。

第25章又講,「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意思是說,這個自然形成的東西是在天地之前,又可以成為天下萬物的根源。運行不息,永不改變,這兩句用英文形容比較傳 神,英文可以這樣講,unchanging changer, unmoving mover,意思就是祂是不變的,可是祂吸引萬物跟著祂改變,祂是不動的,可是祂吸引萬物跟祂動,祂是那永恆不變者,那是老子對道的觀念。

在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所講的,指的就是道是根源,一根據道家的解釋,一就是太極,二就是陰陽,三就是氣化陰陽,就是萬物形成,所以萬物就是氣化陰陽所形成的。所以老子是中國第一個領受普遍啟示,你剛剛聽下來好像老子道德經可以列在聖經裏面的一卷?不,我告訴你,那是普遍性的啟示,觀察大自然,好像希臘人對logos的觀念一樣,是從觀察大自然而來的,那個是普遍性的啟示,是 神放在人類良心跟理性當中,藉著 神所賜給我們的良知跟理智,藉著 神所造的大自然,研究可以發現的。

但是你終究不知道,因為老子自己也講,「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不知道他叫什麼,就稱他道。後來老子之後,孔子是個尋道的人,孔子曾經講過,「朝聞道,夕死可矣。」如果有一天我聽到真正的道,我那天晚上死,也甘心。可是他自己也承認沒有辦法瞭解天道是什麼,子貢說:「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沒有辦法知道道是什麼。因為不瞭解天道到底是什麼,儒家就走向倫理,發展出人倫的道理,五倫的道理,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所以你就知道道在中國的觀念非常的久。孔子之後所有中國修道尋道的,已經慢慢變成玄術跟密術的追尋,這是道在中國的觀念,可是中國人領受了這些普遍啟示,終究不明白道是什麼。

斯多亞學派,希臘人對道的觀念,在希臘文裏面道就是Logos,我們中文的道是Logos翻譯過來的,Logos這個名稱不是約翰第一個用,最早用是在主前500年,Heraclitus,這個人是希臘的哲學家,他首先領受了普遍啟示,有了道Logos的觀念,他解釋Logos就是宇宙導引的原則,不知道什麼東西,只知道宇宙運轉後面有一個大原則,導引整頓的原則在那裏。

後來在主前345年,希臘斯多亞學派興起,是一個叫Zeno的人創立的,斯多亞學派提出更進一步的解釋,他引用Logos的觀念,說Logos是宇宙的理性之母,也就是理性的母體,既然有母體就有子體,人性裏面有一個理性的子體,也就是理性的分身或者碎片,叫做Logikos,這樣,我們如果跟Logos完全聯合在一起,就能明白宇宙的道理,就能真正明白道是什麼,可是人們終其一生追尋,仍然不瞭解。

一直到約翰的時代,約翰引用當時人所追尋的Logos的觀念,引用在耶穌基督身上,我的意思不是說他是偷引用,他乃是要告訴在哲學文化當中追求道的人,讓人類完全明白這位來到歷史當中的耶穌,就是他們所追尋的道,那你知道聖經裏面對道的解釋是什麼?我們在這裏看不到,我們知道道成了肉身,可是這位成了肉身的道,在他一生當中曾經為道做了一個最簡單的定義,道是什麼,我們非常熟悉的話,約翰福音14:6『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

耶穌基督那一句話,也就是祂道成肉身,祂自己來到地上的時候,祂對道最直接了當的詮釋,耶穌說,道就是路,就是真理,就是生命。當我們要講到道跟生命的關係的時候,我們還會回過頭來講耶穌基督這句話,這句話是非常非常偉大的。耶穌這位成了肉身的道,祂自己就是道,來到地上,祂說我就是,那個的意思就是這句話,就是對道的詮釋。道是什麼?人類在歷史跟哲學中對道的追尋,道在哲學當中,是人追尋的目標,是思想的課題,在宗教裏面是人尋索的目標。但是聖經裏面約翰說,道就是成了肉身的耶穌基督,而成了肉身的耶穌基督,祂自己對道的解釋,就是這句話『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14:6)』道就是路,道就是真理,不但是真理,而且是真理的本體,道就是生命。

接下來我們講『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這一節聖經有三個重點,第一、道與永恆。第二、道與上帝。第三、道就是上帝。這三個重點其實歸納就是一個,就是道跟 神的關係。道跟 神的關係第一重就是太初有道,道本身自存在永恆當中,永恆是什麼,我們沒有辦法明白, 神存在的自有永有的特質分享給了道,也就是道分享了上帝的永恆性,就是上帝的自存永存。這節聖經用哪一節聖經作比喻最好呢?約翰福音17:5『父阿、現在求你使我同你享榮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榮耀。』所以道分享了上帝的永恆性。

道的自存、本質、地位、尊榮、榮耀全部是跟 神同等的。我們說父子聖靈三位一體的上帝,同位份、同生命本質、同權柄、同榮耀、同受敬拜,沒有大小的分別,只有次序的分別,聖父差聖子,聖父跟聖子差聖靈。沒有聖靈差聖子跟聖父的,這個叫做次序,可是大小都一樣,而且一加一加一等於三不是比一大了嗎?道與上帝同在,道又是上帝,那兩個加起來不是會比一大嗎?不,奧古斯丁說,一乘一乘一還是一,所以,父子聖靈三位一體加起來仍然不能大過一,這是奧秘,我們沒有辦法瞭解。

所以,道分享了上帝的永恆,而且沒有先後的分別,只有次序的分別。什麼叫做沒有先後的分別?我們在約翰福音裏面,經常看見耶穌稱上帝為父,自稱為子,在我們的觀念裏面,父先於子?不對,在我還沒有生孩子之前,我不叫父,我生下孩子的那一刻我才叫父親,而那一刻,我的子已經存在了。受造界永遠不足以來形容創造界,只是讓你有一個概念明白,聖經要讓我們知道聖父與聖子沒有先後的分別,沒有大小的分別,只有次序的分別。道分享了上帝的永恆性,太初有道,道自存永存,道分享了上帝的永恆性,因為太初有道。

第二、道與上帝同在,已經指明了是不同位格,可是道又是上帝,是一,這兩句話加起來是不同位格,卻同一位上帝。道與上帝同在,聖經裏面很清楚讓我們明白,除了強調道本身是自存的一個位格,就是聖子,祂同時也在強調父跟子之間,在永恆當中就是親密的關係。這個很重要,後來使徒約翰才能在約翰一二三書一再強調上帝就是愛,上帝是愛的本體。那句話非常重要,我曾經做過比喻,三位一體的上帝在永恆當中是父愛子,子愛父,父子愛聖靈、聖靈愛聖父也愛聖子,那種動性親密的關係。就因著這個親密的關係,當 神創造的時候,聖靈運行在空虛渾沌的淵面上,所產生出來的萬物,就是 神的愛、行動的延伸。

所以 神創造萬物絕對不是基於邪惡的動機,那是希臘哲學派、諾斯底異端所講的,物質界是惡的,因為看到的是不好的事情,所以推論造物質的一定不是良善的上帝。但是我們從聖經裏面看,我們知道 神造這個世界,本是祂愛的行動的延伸,因為希臘文、聖靈運行那個動詞是母雞孵小雞,是愛的行動的延伸。但我現在不是從那節聖經告訴你,我現在是在講道與上帝同在那個動性的親密,在永恆當中、上帝就是愛,上帝不是在創造萬物之後,創造了人之後愛人,才叫做上帝是愛。

約翰說,上帝就是愛,不是指造了人之後、因為愛世上的人、才叫做愛,上帝因為人的存在,祂必須愛他們,才變成愛的本體。聖經裏面講 神就是愛,是在講 神在永恆當中還沒有造萬物的時候, 神本身就是愛。當你講到愛的時候,愛是及物動詞,是不是都有一個對象?如果 神是愛, 神是單單一位嗎?一定是三個位格,在永恆當中有動性的親密關係。下一次你讀道與上帝同在的時候,你要想到動性的聖父與聖子之間的親密關係。請你看箴言8:22-31,把聖父跟聖子之間的動性親密關係描述得非常生動。

『在耶和華造化的起頭、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我。 從亙古、從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 (箴8:22-23)』這裏講到位格化的智慧,箴言前面講智慧,第八章智慧自己講話了,智慧成了一個有位格的存在,也就是道本身自己。『沒有深淵、沒有大水的泉源、我已生出。 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之先、我已生出。 耶和華還沒有創造大地、和田野、並世上的土質、我已生出。(箴8:24-26) 』這裏一再強調道的自存,道跟 神的同在。

『他立高天、我在那裏.他在淵面的周圍、劃出圓圈、 上使穹蒼堅硬、下使淵源穩固、為滄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過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那時、我在他那裏為工師、日日為他所喜愛、常常在他面前踴躍、 踴躍在他為人豫備可住之地、也喜悅住在世人之間。(箴8:27-31) 』這幾節的聖經很鮮明的描述出聖父跟聖子之間動性的親密感情。

第三個重點、道就是上帝。不是道就是另一個上帝,指明了是一個不同位格,卻是同一位 神。三位一體永遠是我們不能瞭解的,最好的比喻就是一個立方體,有六個平面各自獨立,仍然是一個立方體。三位一體牽涉到我們將來在永恆中的存在,三位一體不是人想出來的教義,你聽過很多比喻講到三位一體的重要性,我自己讀聖經的時候領受這樣的光照,三位一體牽涉到我們將來的存在,基督教信仰絕對不同其他宗教信仰,其他的宗教,假設他們有一個生命源頭,他們的說法是死了之後就歸回那個生命源頭。

好像泛 神論者,認為所有生命的總和就是上帝,活在地上的一花、一草、一木、一隻狗,包括人在內這些生命的總和就是上帝,就是 神自己。所以 神在哪裏? 神在花草之間、一隻螞蟻也是 神,所以他們尊重生命。但是我們知道這一種 神觀之下,人的歸宿是什麼?我既然是宇宙當中的一小部分,我死的時候就像是一滴水歸回大海就不見了,不存在了,你去注意看所有宗教裏面只要一提到歸宿,差不多都是這種說法。

但是基督教信仰,你千萬不要以為你將來不見了, 神造我,我不是這個身體,這是我的身體,我的名字是我的名字,這個不代表我,我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覺醒,那是靈魂的自覺,這個我的存在,在這個地上,一個過程之後,我們信了耶穌基督,將回到造我們的那位那裏,我們沒有不見,聖經裏面告訴我們,我們復活之後還有一個得贖的身體,我們還有一個我,獨立的個性還在,只是 神造我們的真我、就真正活出來了。

我最近在受難週講信息,我前面十分鐘是被聖靈感動,被聖靈光照,跟後面十分鐘連結起來,那個不是我預備之內,我上去竟然可以把它講出來,我說,人類苦難最基本的原形是己被壓抑跟剝奪,那是所有苦難最基本的原形。你可以從小孩身上看到,小孩跟父母親要玩具,要不到的時候,你看到那種憤怒沒有,跺腳、痛哭流涕、拳頭亂搥,你從那裏就看到人性那個己, 神給的自由意志背後就是己,己被壓抑被剝奪的時候那種憤怒。

人跟 神之間最重要的問題,也就是為什麼人稱為 神的仇敵,就是我的己跟上帝的自己產生嚴重的衝突,那個是一切苦難最基本的原形。己被壓抑跟剝奪,所有苦難是這種原形的變化,各種不同方式的呈現。但有一種己被剝奪是完全相反的結果,不是苦難,反而成為一個極大的祝福,就是自我的生命完全從那裏呈現出來,就是耶穌基督講的捨己。

耶穌基督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路9:23)』捨己若按照宗教的說法、就是把自己丟掉?耶穌基督的捨己的意思、是我的己完全在基督裏向父 神降服,降服就是我的己願意被壓抑、被完全的剝奪,這樣,耶穌基督是人性的第一個完全順服的代表,祂徹頭徹尾地完全被剝奪,希伯來書5:8-9『他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他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因為祂順服上帝,祂是完全順服的一位,在祂裏面順服上帝的人,祂就成了一切得救的根源。

所以你看到兩種不同的結果,同樣,己被壓抑被剝奪是苦難還是祝福?在基督裏我們向上帝降服,我們所謂在基督裏,在基督的十字架上有分,死了,就是我的己完全徹底被剝奪,那個時候我們才能真正活出 神造我們的自己。所以你記住一件事情,人在基督裏徹底的死了,生命完全被成全的時候,我,才有可能真正活出來。我在基督裏完全地被剝奪、被成全之後,才完全活出來。所以基督教信仰告訴我們,你我這個己,完全的沒有被破碎消滅,我們將來在基督裏,我們的己還單獨存在的,這個是非常奇妙的。

我再重新回到剛才那個比喻,一個立方體,是六個平面,有多少線條構成?一個立方體,平面獨立存在,線條也獨立存在,點也獨立存在,那個就是我們將來的結局。我們如果把上帝用一個立方體來形容,三位一體就是立方體裏面平面的呈現,我們是那些點線,完全各自獨立,可是卻是在一體裏面,這樣你瞭解嗎?你可以完全地放下自己、頌揚上帝,我們的 神真偉大,那是我們將來信仰的結局,你我不會消失的,但是你將來看到我、不會長這樣子,我一定會比現在好看多了,一定會非常的榮耀,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榮耀的身體。但願主幫助我們。『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道是 神已經把三位一體呈現出來。這是我們今天講的約翰福音第一章第一節。

歡迎蒞臨

基督教高雄歸正福音教會

週日10:00~12 主日禮拜
週日10:00~12 兒童主日學
週日13:15~15 主日禱告會
週四19:30~21 歸正團契查經
週五09:30~11 姐妹團契
週五19:30~21 亞居拉團契
週六19:30~21 聖樂團契

Tel (07)269-5956
Add (802)高雄市苓雅區中華四路159號七樓
Email info@reformed.org.tw
統編: 3698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