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影音文字 主日證道 20090315啟示錄七教會25堂

20090315啟示錄七教會25堂

啟示錄七教會~25
週六, 21 三月 2009 00:00 吳永霖長老
E-mail 列印 PDF

2009年03月15日 啟示錄(25)
主講:吳永霖長老 整理:主知名

【啟示錄七教會】啟示錄第二章:18~29節
弟兄姊妹平安!
我們今天繼續啟示錄的連續講台,今天是啟示錄的第二十五堂,啟示錄第二章:18~29節這段聖經,我們今天已經念了五次之多了,希望大家不要不耐煩,這是上帝的話,在一段經文中停留五次,實在不算多!在我們約翰福音的查經班中,光是第十章第30節:「我與父原為一」這句話,我們就講了六堂,而這是一段聖經,所以這不算多;但是我仍然希望就在今天可以把它講完。啟示錄我們只準備講到七教會的書信完之後就結束,因為我們還有許多的主題要講,讓我們再一次把24~29節這段經文再讀一次,今天的重點主要是在這一段。
啟示錄二章24~29節: 『至於你們推雅推喇其餘的人,就是一切不從那教訓,不曉得他們素常所說撒但深奧之理的人;我告訴你們,我不將別的擔子放在你們身上。但你們已經有的,總要持守,直等到我來。那得勝又遵行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賜給他權柄制伏列國;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將他們如同窑戶的瓦器打的粉碎;像我從我父領受的權柄一樣;我又要把晨星賜給他。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在前一堂,我們講到在推雅推喇教會當中,教導假教訓,並且跟世界妥協,以致拜偶像,吃祭偶像之物,犯了屬靈淫亂的一群人,耶穌基督吩咐他們要悔改,如果不悔改,接下來就看到耶穌基督宣告了審判。這個審判是什麼呢?就是我要叫他臥病在床,並且他們要遭受大患難,還有,我要殺死他們的黨類。黨類就是跟從那教訓的一群人;還有…就是祂審判的日子要馬上的來到。所以我們看見那是審判,而且是歷史的審判,於是我們要講到悔改與審判。我們知道有自然律的審判、末後的審判還有在歷史當中的審判。
特別今天我們要講到得勝和賞賜。談到得勝,我們會把耶穌基督對別迦摩教會,吩咐他們得勝的賞賜也一併拿來論述。為什麼呢?因為這兩個教會所遭遇到的試探,幾乎都是相同的!每次基督徒一提到得勝,就很容易將它聯想為宗教裡的叢林法則、優勝劣敗、弱肉強食,抑或得勝使你想到征服甚至是侵略?因為基督教信仰,在近代歷史當中,經常被非基督教國家稱之為「文化的侵略」。然而當我們從聖經來看,可以明白這是對基督徒信仰最大的誤解!何以見得?讓我們先由這四個教會,主吩咐他們要得勝這件事情來看,耶穌基督究竟對他們說了些什麼呢?
比方說對以弗所教會,主吩咐他們在哪些事情上得勝呢?就是他們必須悔改的事情,乃是他們要行起初所行的;就是他們已經離棄了起初的愛心,所以耶穌基督要他們「行起初所行的」,因此這個得勝指的是什麼呢?乃是對他者的責任!也就是對人的責任。而對示每拿教會呢?因為受逼迫和死亡的威脅,所以耶穌基督吩咐他們要至死忠心,這個地方的得勝指的是什麼呢?是對環境的得勝。別迦摩教會當中有人傳揚假教訓,有撒旦座位之處,所以耶穌基督吩咐他們在什麼地方得勝呢?就是堅守祂的名,不可棄絕祂的道。另外,在推雅推喇教會,耶穌基督對於那些沒有跟從假教訓的一群人,祂說你們已經有的總要持守,直等到我來。所以這兩個教會,耶穌基督吩咐他們得勝指的是什麼呢?指的是對神的。
所以這樣總括起來,第一樣得勝,是對他者的責任,也就是對人的,然後第二樣得勝是至死忠心,是指對環境的,然後第三樣耶穌基督在兩個教會當中吩咐他們所要得勝的乃是對神的順服。因此,約翰叫我們把基督徒的得勝(這是我自己對他的解釋),用了另外的用語來形容,叫做克己。克己,就是克制自己,但是我不用克制自己這句話,因為克制自己,好像是在壓抑某種不良的情緒,但是我們知道,聖經裡面講的克制自己不是指這個,基督徒的克己,其實就是聖經裡面經常出現的-捨己。因此,捨己,是對他者的責任;捨己,是對環境的跨越跟勝過;捨己,就是對神的順服。
如此一來,你馬上就明白,全部都集中在每一個為 神蒙召從聖的人身上,也就是所有的責任、所有的得勝,都是指向自己的。如果你說,得勝是意味著征服的話,那麼其實就是對自己的征服,你明白嗎?所以,我剛剛講到,約翰叫我們,把這個叫做克己。在宗教裡面幾乎都有克己這件事情,而在宗教裡面的克己,靠的是什麼呢?是靠倫理、道德、規條,也就是依靠所謂的教義,來約束人性。如果做不到呢?當然做不到!倫理、道德誰不曉得!自從你有自我意識,唸小學起就有公民與道德了,哪一個不知道?而且我們的良心也告訴我們什麼是「黑」、什麼是「白」、什麼是「是」、什麼是「非」,只是行不出來!
所謂宗教的克己,除了倫理教條之外,又加上了善行和功德,這個稱之為「利誘」,又再加上修行和刻苦己身;然而這種克己完全沒有對象,由此可知基督徒的克己和宗教上的克己迥然不同!基督徒的克己不是靠這個,有人說舊約不是有律法嗎?我們基督徒要很清楚知道一點,如今我們已經不在律法底下受咒詛!!律法就是舊約中十條誡命、先知書和摩西五經當中律法的條文,那些全部都是人行不出來的。如果行不出來,上帝頒布它做什麼?原來律法本是聖潔、公義、良善的,因為是神所頒的, 神是聖潔、公義、良善的,當然 神所頒布的律法也是聖潔、公義、良善的,在人類歷史當中, 神藉著摩西託付給以色列百姓這個特殊啟示。律法原是顯明上帝的公義和性情,律法使人明白罪是什麼?律法又啟示了神的聖潔,指出了罪的本相、義的標準,因此無人行的起律法。
如果你要順著宗教的條文來走,完全行不起來。然而基督徒在基督裡,律法已經被滿足了,也就是說律法的「要求」已經完全的被滿足了,為什麼呢?因為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滿足了上帝公義的律法。所以信耶穌的人,在基督裡罪已經全然的被擔當了!保羅說我們在基督的恩典底下,耶穌基督藉著死已經救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而且因為無人行得出來,律法變成了定罪的職事!今日的基督徒要如何滿足上帝的公義呢?要靠『恩典』以及『聖靈的能力』。靠恩典就是耶穌基督擔當了我們的罪,活在地上也要靠聖靈幫助我們。因此基督徒的克己不同於宗教的克己,基督徒不需要靠修行,乃是被聖靈引導來遵從天父旨意的人;遵從上帝旨意在這地上生活,並且有一聖靈來幫助他,由此可知基督徒的克己與宗教的克己截然不同。
基督徒不需要修行,不需要刻苦己身更不需要刻意去滿足律法的條文,保羅在羅馬書中說,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使凡在祂裡面的都得著義。保羅也曾說過,我們沒有辦法滿足律法的要求,是基督藉著十字架上的死滿足了律法的要求。耶穌說律法的總精神也就是總綱,是什麼?就是愛神和愛人。因為在愛當中,就滿足了律法!基督徒的得勝就是克己,全部的責任都是指向自己!主耶穌吩咐了這四個教會的得勝全部都跟克己、捨己有關。聖經中告訴我們,有關捨己第一、我們對人有責任。第二、我們要勝過環境。第三、我們對神有責任。意思是說我們在順服 神方面,應當要得勝。換句話說得勝不是要求人,乃是要求自己,得勝不是要求環境改變,乃是要求勝過環境、得勝不是要求 神滿足我們一切所求的而已,乃是滿足神對我們所要求的!
是故聖經中所教導我們這三方面的得勝,讓我們好好的來思考一下。關於愛心的實踐,首先第一個得勝指的是-對人,是對人愛心的實踐。有次序嗎?有!有優先順序。聖經中很清楚的提到律法和誡命的總綱,法利賽人問主耶穌說律法當中最大的一條是什麼?耶穌回答說:「就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主祢的上帝,其次也相倣,就是愛人如己」。這與我們所說的第一點有關,就是對他者的責任;這是基督徒對人愛心的實踐,這點是非常需要得勝的。
主耶穌說:「愛鄰舍像自己」,鄰舍是誰呢?在路加福音第十章,主耶穌有一個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不知大家是否仍記得,這段聖經對於愛鄰舍講的非常透徹,在第十章25~37節:
「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夫子!我該做什麼才能夠承受永生?”
耶穌對他說:”律法上寫的是什麼?你念的是怎樣呢?”
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 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
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
那人要顯明自己有理,就對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
(這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誰是基督徒愛心實踐的他者呢?)
耶穌回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
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
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
(祭司和利未人都是猶太教的宗教領袖、上帝的百姓,但是他看到那個傷者,並沒有行動。)
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裡去照應他。
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
(這個叫好人做到底!對不對?所以才稱此為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
耶穌接下來說:你想這三個人,那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
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行罷。”」
如此看來照顧受苦的人,包括非基督徒也就是社會上和周圍所有受苦的人是愛鄰舍沒有錯了?這是基督徒愛心的實踐也是耶穌基督所舉的例子,當我們將這段經文與其他經文的記載相加乘,有一點必須要注意的是:這個苦難的根源在哪裡?是那二個強盜對吧!這個撒瑪利亞人做了一件正確的事,他看見需要幫助的人就去幫助他,這是愛心的實踐沒有錯!然而基督徒愛心的實踐,有一個更優先的順序,就是解決苦難的根源!那二個強盜如果沒有改變,這類的事情必然層出不窮,當然世界上的苦難是不會停止的,所以一直需要好的撒瑪利亞人,教會也確實必須致力於這類的事工,因為這是對他者的責任。而對他者的責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若知道世界的苦難就在人心當中,也就是人性當中的敗壞,那麼解決苦難最重要愛心的實踐,乃是在於使人的生命得改變。
我想這絕不是那二個強盜所犯的第一件案子,也不可能是他們所做的最後一件,他們仍會繼續犯案,所以需要源源不絕的好撒瑪利亞人來幫忙撫平傷痛。苦難不會終了,世界永無寧日,惟有人性被徹底改變,才能中止這一切。那麼在什麼情況下才能終止這一切的苦難呢?就是叫人在耶穌基督裡得福音,生命被改變!一個好的撒瑪利亞人具有二個意義;一個是解決苦難的現狀,一個是解決苦難的根源,而這二者剛好都是教會最需要去做的。所以教會很辛苦、基督徒也很辛苦,經上又說我們要在這件事上得勝,以至於不管是來自上帝或是社會上的要求,基督徒領受聖靈後的良心都告訴我們,對這世界有責任、對他者有責任、對人的苦難有責任。
如果一個教會能力還不夠,那他們做事情的優先順序首要的就是先「傳福音」,使人的生命得改變。一個罪人如果生命沒有改變,大則像這個強盜殺人、搶劫,小則成為周圍人們的重擔和苦難,所以這些苦難必須得以解決!昨天有一個弟兄跟我提到十一奉獻是不是只能奉獻在自己的教會呢?根據聖經的話,並不是如此!瑪拉基書中提到,要使我的家有糧,「家」並非指某一特定的教會,乃是指全地上帝的殿。因此十一奉獻不一定要奉獻在自己的教會當中,亦可奉獻給其他的教會,但是「機構」除外!什麼「機構」?例如:基督教殘障關懷中心(關心殘障人士)、漁民關懷中心(關心漁民)還有勵馨基金會(關懷雛妓)等,這些因著基督教信仰所產生關懷世界的好撒瑪利亞人的機構或行動則不在十一奉獻的範圍之內。
也就是說,一個基督徒的十一奉獻理當奉獻在教會,對於機構的奉獻則在十一奉獻之外。雖然我們的教會並不強調十一奉獻,十一奉獻是應該被教導、應該要實行,然而我不想刻意去強調,因為在新約當中有更大的原則,保羅說:「捐得樂意的,是上帝喜悅的」,一個人若出於愛主的心,不要說十一,可能十分之九都拿來奉獻;我認識的基督徒當中,奉獻超過十一的人多的不可枚舉,所以請不要把十一講成律法的重擔!假設普天之下所有的基督徒,都確實的落實十一奉獻在教會當中,而非機構中,一個健康、正常遵行上帝旨意的教會,必然有更多能力來實踐愛心以關懷他者,如此既可以解決苦難的現狀,也可以解決苦難的根源,更多的領人歸主。
教會若是將所有的奉獻都用來幫助窮人,你覺得好嗎?當然很好!可是其他傳福音的事工怎麼辦?我們教會還有許多福音性的事工,還沒有去實踐,今天教會人數特別少,講這件事是乎有點有趣,然而我還是要說,希望在我們聚會人數到達200人時,可以成為一個差派宣教士的教會!更者,盼望能幫助弟兄姊妹上神學院,得到更深的造就;不是僅止於修學分而已,是能產生全時間的傳道人,甚至有能力能夠殖堂。
我也曾提及教會要有出版事業,至今都還沒有動作,基督徒需要好書可以看。請允許我發一下牢騷,上次有人請我推薦一些書,我說如果約翰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啃的下去,那你就有福了!因那是教會歷史當中,神留給教會很重要的屬靈遺產,他們果真買了,也確實認真在看!有姊妹分享,她只是借人家的來讀,剛翻了第一頁,就非常非常感動,愛心不斷的被激發出來。我反問大家,我們教會有沒有走錯路?我們教會是走在一條正確的路上!!這個世界很可怕,非正統在爭取主流,而正統卻被排擠到一旁去了。非正統在爭取主流指的是:現在社會上對基督教的刻板印象是什麼?又叫、又跳、又有趣,唱著輕鬆的歌,諸如此類……。上周三去探訪一個弟兄,他說為未來到我們教會以前,曾經去過一個教會,有三個傳道人,教會的年輕人出去傳福音時,穿著短截露出肚皮的服飾跳著街舞,去年我開車經過大統新世紀時,也曾不經意的看過,幾個牌子上,寫著耶穌愛你,大喇喇的跳著,讓我十分的驚訝!非正統在爭取主流是說,一般人對教會的印象變成如此!教會真的都是這樣嗎?所以我們的出版事業一定要做,並且要踏實穩健的去做。我知道很困難,希望教會在愛心的實踐上有足夠的資源,我記得曾和一些人分享過教會的異象,有很多尚未落實,求主赦免我們的腳步實在是太慢了,我想我們需要更多的信心去跨越!
基督吩咐祂的教會去得勝,對以弗所教會所說的就是要行起初所行的,就是行起初的愛心。我們有起初的愛心嗎?當然有!我們起初的愛心就是我們當初所看到的那個異象,所要做的那些事情;這個教會的建立除了是個傳福音、佈道的教會之外,用另一句話來說,這個教會乃是為了提供上帝的百姓(也就是基督徒)一個比較健康的事奉和成長的環境。耶穌基督吩咐以弗所教會的得勝說,要行起初所行的;我們有起初的愛心嗎?初建立教會時,我陸陸續續分享的那些異象,雖然尚未行出來,卻表明了我們有那個隱藏的愛心等著我們去實踐,是我們應當悔改的!
基督徒群體就是教會,如果有能力當行起初所行的。剛才我曾提及若是基督徒確實的落實十一奉獻在教會當中,那麼教會就一定有能力行起初的愛心,而不是由外面的機構來做!事實上聖經中惟一的組織就是教會,沒有福音機構,我並非要抹煞他們存在的價值,他們也是教會歷史當中被神安排興起,以彌補教會的不足。因著教會有許多事情行不出來,是以 神興起這些福音機構,關懷社會上殘障的、更生人、受刑人等其他弱勢者。臺灣最大的福音機構就是校園團契,我們必須承認他們的確做了許多的事情,而那些事情原本都是教會的使命,卻由福音機構來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這個教會從以弗所書的講道開始,就不斷的在講「教會論」。
為什麼教會論在這個世代顯得如此重要?在「基督論」底下所牽扯的就是「救贖論」及「教會論」,因為基督就是救贖主,講到基督就一定要講到救贖,講到救贖就一定要講到教會。讓現代的基督徒明白教會是什麼,這個爭戰蠻大的!因為劣幣正在驅逐良幣,就好似方才我所說的非正統好像儼然成了主流,而在上帝的家當中聽不到真正上帝的道!機構若是聖經中的組織,是聖經歷史當中允許存在以補教會的不足,那麼基督徒可不可以參與機構當中的事奉呢?可以踴躍參加但卻不能放下教會的服事!根據我的瞭解,有很多基督徒在教會裡跌倒了,就轉移到機構中去參與事奉,這是頭重腳輕、捨本逐末的做法!基督徒應當在教會的事奉之外,行有餘力,才能加入機構的服事。機構很容易變質,我舉個例子,例如:青年會(YMCA),是由基督徒所創立,屬於教會的機構,可是有一次佳縉在國外問他們有沒有查經班,他們卻說這是教會的事情,其他還有很多福音機構,到最後都變了質。甚至連教會,有時候都會變質。
所以基督徒愛心的實踐乃是從鄰舍開始!誰是我們的鄰舍?除了耶穌基督在路加福音那個比喻之外,約翰福音三章16節說:「上帝愛世人」, 神的愛已將世上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內,所以我們知道,若要實踐愛,就要不分民族、種族、膚色和對象,範圍雖然十分廣泛,還是要從我們身邊的人開始做起!所以得勝是要愛鄰舍,縱然這樣的愛要遍及全世界像上帝的愛一般,但在愛心的實踐上卻絕非是像參與短宣隊跑到異國,例如非洲這個地方,覺得那兒的人很可憐,服事他們覺得自己蠻有愛心的,其實你身邊的人就很可憐了!不是不能這樣做,參與的多是年輕人,浪漫情懷較多,真正上帝呼召有使命感的並非沒有,如果像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 1813-1873英國探險家,有「世界上最偉大探險家」之稱,詳見注一)一樣,從一個文明進步的國家,長期的委身於非洲最後死於非洲,這才是真正出於使命!短宣隊只去幾個星期,返回後就有許多賺人熱淚的故事可以講,但你若是關懷周圍的人,卻沒有人會感動的落淚,真是奇怪!
我們周圍有許多需要愛的人,臺灣人需不需要關心?如果說傳福音解決人靈魂中最大的需要,是愛心實踐的首要次序的話,它的優先順序在聖經中也有明白的教導。耶穌基督在使徒行傳頒布大使命的時候,祂吩咐那些跟從祂的人:「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我說過的。」也就是上帝所應許的,「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的時候,你們要得著能力,並要從耶路撒冷、猷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做我的見證。」這些是有先後順序的,它的次序就是先從你周圍的人開始。你愛心的實踐就是你的克己、你的捨己,你必須要得勝才能行的出來。為什麼?要愛那些遙遠受苦的人們比較容易,因為他們跟你沒有什麼關係!他們並不生活在你的生活當中,生活習慣不會成為你的困擾,壞脾氣不會成為你的試探,所以你會覺得那裡的人很可愛!臺語有一句俗諺說:「別人的小孩都特別可愛」,為什麼呢?因為別人的小孩不會折磨(糟蹋)你,他們折磨的是他們的父母!所以我們清楚的知道,愛心的實踐最困難的是從你身旁的人開始!這點是很需要去得勝的。
耶穌基督對以弗所教會說你們要行起初所行的,要恢復起初的愛心,指的就是在以弗所的環境當中,每一位基督徒在自己的生活環境當中,最接近自己的,也就是他們的鄰舍,就是自己的家人。在家裡如果有個讓人受苦的丈夫,或者是讓人煩躁的妻子抑或是有令人頭痛的兒女,你將會發現必須要常常禱告,懇求神改變那成為重擔的對象。但是我從聖經中看出來的原則反而是耶穌基督吩咐我們得勝,是先禱告改變我們自己,這並非單單聖經中的教導而已,而是從現狀上來看;我的經驗也是如此。常常我看見一個基督徒人際關係的苦難,如果那個基督徒先改變,接下來神才改變他周圍的人,所以”鄰舍”,就是我們周邊的人。
得勝的第一個部份就是對人,我們周圍的人對我們造成一些苦惱,曾經使我們頭痛,甚至是我們忿怒的源頭,若不去勝過他,就會奪走我們的喜樂,奪走我們的盼望,因此基督徒的得勝乃是克己的,基督乃是因著得勝而被升為至高,所以祂成為我們的榜樣並吩咐我們照樣行;也因著祂的死,賜下得勝的能力給我們。
第二部份是關於環境的,耶穌基督吩咐示每拿教會至死忠心,這表示示每拿教會在一個遭迫害的環境底下,這是一個對環境的得勝。保羅曾在羅馬書中說過,示每拿教會受死亡的逼迫,所以那是從仇敵來的。然而聖經卻告訴我們要愛仇敵,羅馬書第十二章17~21節:「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喫;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這裡似乎指的是「人」,因為仇敵就是人;但是更多的是指「環境」,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最後又說,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以善勝惡」指的是─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喫;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何謂「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指的就是用愛心迫使他悔改。
愛仇敵的心是使仇敵悔改的重要力量,這是需要得勝才做得到的!必須要有從神而來的能力,你所處的環境若是一個敵視你信仰的地方,就需要有從 神而來的能力,來勝過你的環境。當然多數人會求 神改變那個環境、挪去那個環境,這是最合乎我們天性的禱告。然而聖經並非如此教導我們!通常神要改變當下那個環境以前,是先使我們勝過環境,當你跨越你的困難, 神才改變那個環境;我不得不說有時甚至當你改變了,環境依然沒有改變!但多數的時候, 神如果要改變那個環境,也是先讓你改變、先讓你勝過,爾後神才拆毀那個環境。這一切的得勝都由「克己」開始!先從賜給你聖靈開始,賦與你一個新的生命,好使你去得勝!!
第三部份是關於二個教會的命令,別迦摩及推雅推喇教會。主吩咐堅守主的名、不棄絕主的道,已經有的總要持守,指的是對神的責任,也就是對 神的順服,而對 神的順服就是全人向 神降服。構成全人包括三個部份:外表看不見但是在行為當中卻看的見,那就是理性、意志和情感全然向 神順服!希臘哲學家認為一個理想的人就是理性管理意志,意志管理情感,然而希臘的三大哲學家卻並未告訴我們,我們的理性要由誰來管轄呢?希臘人認為智慧是在理性當中,但是聖經告訴我們智慧是在心性當中,詩篇第九十篇12節說:「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心』是我們具體而為的表徵,人是心之器,不過是心顯露在外面的整體而已,所以講到心就等於是講到我們整個生命。
哲學家說一個智慧人是「理性主導全人」,但是聖經說:「不」,理性應當讓位給「聖靈」。在加拉太書五:16~17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因為情慾與聖靈相爭,聖靈與情慾相爭……」。這個世界的哲學所說的完全的智慧人,是由他的理性來管理他的全人,這樣的人並不多,一個理性主導一切的人,你將清楚的看到,他會運用他所有的能力,來追求這世界當中他所能擁有的,以提高他自己的身份地位。理性明白的告訴我們,活在這世界上要趨吉避凶!所有正面之事都代表著成功,我們應當擁有,理性帶著我們去追求這世界的一切,世界、財富、名聲、權勢以及來自人的稱讚,一些人類最基本的需要,物質上要飽足、安全感、成就感,你全部都想擁有,這就是理性主導的人生。
理性不可能告訴你貧窮比較好,被人看不起比較好,受苦比較好……,沒有這等的事!一旦人由理性來主導,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要滿足自己,追求這世界覺得正面的東西。乍然看來這樣似乎很好,一個被理性主導的人而他的理性又不是被真理所引導時,為了達到他的目的,就會不擇手段,連損人利己或非法的手段都會派上用場。為了達到目的,什麼手段都無所謂,其實不是所有合法的手段都可以用,也不是所有合法的手段都對人無損!這是理性主導的人生。偶爾你會發現這樣的人也會呈現他德性的一面,有良好的行為與道德讓人羨慕,這不過是他所追求的有形物質之外,渴望附加上無形的好名聲及他人所給的讚賞罷了!一切都是為己而活。如果全世界每個人都是這樣的話,會發生什麼事呢?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是真正的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弱者就永遠沒有人會看的起。而負面的人生,無人會去尋求,多數的人都是追求這理性主導的人生,這世界產生了更多的掠奪。
若是由聖靈來主導我們的人生呢?就完全相反了!因為我們對他者有責任,一旦理性讓位給聖靈,就知道一個人生存在這世上,不能以不當的手段去取得他想擁有的,基督徒知道有許多事是他不該做的,經上說要親手勞力做正經事,還可有餘,除了不成為社會的負擔外,還能分給別人。有人會問說有些理性主導的人,在社會上也做了不少善事,有什麼兩樣呢?不一樣!聖靈引導的人,知道一切所擁有的點點滴滴皆來自上帝,會將榮耀歸給神。如果想要追求的東西沒有追求到,如失去了工作、事業不成功、家庭不美滿或失去了健康等,理性被聖靈引導的人,他確實明白一件事,苦難若不是因我的罪所造成的,那麼這些苦難必定出自上帝的美意;他不埋怨上帝,不苦毒自己,也不苦毒其他周圍的人,由此可知理性被聖靈引導有多麼重要!所以聖經上說理性應當被聖靈引導,然後過著順服上帝旨意的生活。
上帝的旨意我們怎麼會清楚?基督徒若是不讀經、不禱告又不參加聚會當然無法明白上帝的旨意。神的旨意白紙黑字清楚的寫在聖經中,不讀經何以能明瞭呢?當然如果基督徒讀經、禱告又參加聚會,然而卻不立志遵行,順服聖靈的領導,也將無法勝過這一切!順著聖靈的引導和明白上帝的旨意是一體的兩面,你若是常讀經、禱告親近主,又常參加聚會,就一定能清楚聽到聖靈在你裡面的引導。方才我說理性應當讓位給聖靈,這是基督徒信仰的哲學觀,我並非要大家把理性拋棄,乃是我們應當把生活上遇到的困難交托給神。有人說交托給 神也要靠自己啊!所謂的靠自己就是要盡自己的本份,然後把事情的結果、成敗交托給 神;如此才不會患得患失,結果如果不是自己想要的,也不會因此感到迷惑而埋怨上帝。
有時神在特定的時空當中,對某些人在一段時間裡有祂特別的旨意,做牧者的也清楚看見 神的計劃,在這人追求的過程當中,他因著交托給 神,又盡自己的本份,所以要一邊禱告順服上帝的旨意,一邊又去追求他所需要的,這當中拿捏的尺寸到底在哪裡?一般而言,應該是這樣,如果上帝在引領你的過程當中,顯明了你這一段時間,是聖靈引導你跟他的關係要好好成長之時,你就應當有等候的時間,而不是冒然的靠自己尋找什麼;有時候,這種情形出現在我們成長過程當中的一段,然而我們自己卻不清楚。所以為什麼有時候聖徒的相通很重要,特別是有些事情你自己也感到迷惑了,當教會裡,屬靈的權柄還在的時候,就應該要好好請教你的牧者,跟你的牧者有一些交通。
所以一個順服上帝旨意生活的人,不應當只倚靠他的理性,乃是將他的理性交由聖靈引導,他就能夠分辨,在交托給神跟在盡他自己的本份當中,如何去拿捏,免的落入了好像要交托給神,又要靠自己那種感覺,這很容易被控告的,因為你的良心知道,要順服上帝的旨意,但是你好像不敢做什麼事情,似乎是怕得罪上帝。所以當你的理性讓位給聖靈,那麼你就順著那個感動,準沒錯!順著那個感動的原則不是那段時間你應當做什麼,而且很清楚的顯明你那一段時間就是要專心的長大。為什麼要這樣?我也不知道!但是基督徒就是要順服。專心的長大這句話,我是引用有一家樺樹奶粉公司的廣告詞,基督徒就是有一段時間,神沒有為他預備,也沒有為他開路,其實這裡面牽涉的事情蠻廣的,待下次我們談到婚姻時再詳細說明。
我剛才所說的教導和建議,我認為蠻遷就現狀的,現實就是這樣!但是從聖經而來的教導是什麼?例如一位姐妹,已經結了婚,她最大的事業和成就應該是她的家庭,這是聖經而來的教導,然而現況是什麼呢?有時這位姐妹結婚的對象並非是基督徒,先生的收入可能也入不敷出,以致於這個姐妹必須要有另一份工作貼補家用,這是現實!所以我剛才是由現實面來做說明。講到原則面,一個姐妹,最大的事業和成就應該是她的家庭,好好的教導自己的孩子並成為丈夫的幫助者,在聖經中是何等的重要!聖經上說才德的婦人,是她丈夫的冠冕,聖經中雖然說丈夫是妻子的頭,才德的婦人卻是頭上的冠冕,冠冕不是高於頭嗎?我的兒媳佳惠曾對我說過,如果他們有了小孩,決不假手他人,她會辭去工作,在家專心帶小孩。這是對的!我再重覆一次,一個結了婚的姐妹,最大的事業和成就應該是她的家庭;當然做弟兄的,也就是做先生的,丈夫是妻子的頭,指的是你應當要承擔整個家庭的責任,照顧好你的家庭。若是收入不足,妻子也甘心和你一起受苦,這是何等的美好!但這終究不是一個理想的情況,因此,我昨日已發出通知,這個星期三要單請弟兄吃飯,我心裡有一個負擔要多關心弟兄。所以弟兄要得勝,要成為家裡的頭,成為妻子的祝福。
剛剛所說的得勝完全是指向自己的,就是對他者的責任、對環境的得勝以及對上帝的順服。一個向上帝順服的人,聖靈必引導他,活在上帝的旨意當中,我們大家一起試試看,我們將會發現在上帝的旨意下過生活是何等的美好!不要輕易的讓這世界奪走你的喜樂,它先奪走你的喜樂,然後再奪走你的盼望,奪走你的盼望之後,再奪走你的屬靈產業,這是何等可怕的事啊!如此說來基督徒就非得勝不可。這世界不是弱肉強食,最大的得勝武器是「受苦的心志」,這些都跟克己有關、都跟捨己有關。
最後我們一起來看一節聖經就要結束,下星期我們再來說賞賜這個主題,彼得前書第四章1~2節:「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你們存這樣的心,從今以後,就可以不從人的情慾,只從神的旨意,在世度餘下的光陰。」此處告訴我們受苦是我們最大的兵器,而基督也曾在肉身受苦,所以彼得勉勵我們說存著受苦的心志,我們就可以得勝,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可以與罪斷絕,我們存這樣的心,從今以後,就可以不從人的情慾,只從神的旨意,在世度餘下的光陰。
數算一下我們還剩下多少時間,昨天我想了一下我已經六十歲,若是 神許可我活到八十,二十年!好快!栽培一個小孩,將他養到二十歲,一眨眼時間就到,也就是說一眨眼的時間我就要和各位說再見了。感謝主!我們是有永恆生命的人,不過是走完人生這一段而已,人生這一段順服上帝的旨意非常非常的重要!不旦關乎我們在永恆當中的產業,若是不順服上帝的旨意,被聖靈引領而活的話,在這世界會受很多的苦!!不得勝不代表一切痛苦的事情會自動消失,道理就這麼簡單。況且我們有比一般宗教更得力的武器,就是基督的死與祂所賜下的聖靈,所以得勝是必然,因為神已將得勝的武器賜給我們。若有受苦的心志,在這地上就可以得勝,順服上帝的旨意過生活,我們的喜樂不會隨意的被剝奪,我們也不會因著所遭遇到的挫折和失意,就歸咎於上帝的咒詛,或是像不信的人一樣歸咎於宿命。運勢不佳?沒有這回事!上帝允許不順利的事情臨到我們,一定有祂美好的旨意。
我的人生也曾經歷許多的波折,我前半生的總合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苦」。不要看我西裝筆挺站在這裡,三十歲以前,我不敢想像我未來的情形,哪裡敢想像我的今天是一個服事上帝的人?回頭看來,我覺得我的人生非常的美滿,不要以為我嚴肅的外表下隱藏著悲苦的生活,大錯特錯!聖經中說少年負軛本是好的,年輕的時候吃苦,對人大有幫助,寧可年輕的時候吃苦也不要到老才來吃苦,而且我還因著受苦認識了耶穌!認識主耶穌是我一生最大的轉變,前十年,我做生意,在高爾夫這個行業,雖不敢稱為頂尖但也算是受人尊敬的;十年之後,我開始服事神,有人認為我在事業顛峰時退下來,身段好美。其實不然,這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不是我想放下,乃是 神幫我勝過,於是就把一切放下了,接下來到目前為止我服事上帝。服事上帝十年後,我著手開拓教會,神將教會託付於我,但我不明白為什麼?為什麼我從一個被世界各地邀請的旅行傳道人,原本在各處帶特會的,忽然間被埋在這個地方只對30~40個人講道,我不明白!但我知道神會繼續帶領我人生接下來的路程,就是牧養一間教會。我不知道 神對我未來十年、二十年的計畫,但我深信我的人生將越來越美好。所以請不要為未來擔憂!如今我的一切是我的頭腦想出來的嗎?我從不相信生涯規劃,生涯規劃不是不好,只不過我太憨直,不懂得做生涯規劃,直至目前為止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的引導。
所以當順服上帝的引導,會有理性意想不到的結果出現在你的人生,我要服事我 神到我生命嚥下最後一口氣那天,也不讓我這軟弱的身體一天到晚跑醫院,人到了一個年紀會花費許多的時間跑醫院,以維持這孱弱的肉身,包括吃淡而無味的食物,若是如此我認為人生就報廢掉了!如果我們花太多的時間關注我們的身體,那麼這個身體就會成為你服事的攔阻和負擔。所以,放輕鬆!跟從主、順著聖靈的引導,過討上帝喜悅的生活,單單順服祂的旨意,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一種環境、苦難,也沒有任何人可恣意拿走你的喜樂。喜樂不是那種偶一為之,好讓我們可以調劑一下緊張的生活;聖經中說喜樂是上帝的旨意,在永恆之中可是一件正經大事!!
但願主幫助我們,如果你我都可以得勝,靠著克己我們可以勝過一切,我們就能擁有經常喜樂的人生,一切都是指向自己,所以保羅才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對象是誰呢?是自己!又說:「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鬬拳,不像打空氣的」,打的對象又是誰?不要認為基督徒講的得勝都是帶有侵略性的,我們只侵略這敗壞的老我罷了!所以當保羅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做了一個比喻,歌林多前書第九章25節:「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運動場上有各式各樣的選手,你看到的僅是他們光鮮的一面,為了超越水準能在競技場上與人一較長短,必須要過非常有節制的生活。這句話指的是說一個運動員要過規律的生活,該訓練的時候訓練、該克服的就要克服、該有正常作息時就要過正常作息的生活,他要有節制的生活不可晨昏顛倒。接下來他又說:「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鬬拳,不像打空氣的,我乃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因此得勝的對象完全是自己!!所以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1509~64改教神學家)才講到說得勝就是克己。在世為人順服聖靈的引導,順服上帝的旨意過生活,但願主幫助我們,勉勵你,也勉勵我。求主加添能力給我們,好讓我們在地上過一個得勝的人生,你的喜樂不可能被剝奪!讓我們一起來禱告:
阿爸天父!我們為剛才這段時間來感謝你,因為你是何等的恩待我們!你吩咐你的教會要得勝,但是對他者的責任應當要行出來,你又命令我們藉著得勝捨己,勝過我們的環境,以及順服上帝的旨意過生活。求你幫助我們在這地上,因著順服你,有著得勝的人生、喜樂的生活。懇求你恩待你的教會,也恩待今天早上我們所領受的你的話語,求你多多的幫助我們,我們願意有受苦的心志過一個節制的生活,求你幫助我們在諸樣事情上,順服你聖靈的感動,過一個節制的生活,愛你以及愛我們周圍的人,求你施恩賜福,我們將榮耀歸給你,聽我們在你面前的感謝、禱告,靠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注一:
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他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探險家。不同於其他的探險家,他的探險不是為了征服未知之地,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好勝心,不是為了顯明自己多偉大,探險祇是為了一個職責,將上帝救贖的真理,帶給非洲人。三十七年之久,行走非洲三萬里,任何危險的時刻,他從未對任何人─包括食人族與奴隸販子─發射過一粒子彈。他祇將自己的安危放在上帝的手中。他的一生,就是非洲人的祝福。就醫學而言─他是進入非洲內陸的第一位醫生,就地理而言─他是畫出非洲內陸河川、山脈的第一人,就政治而言─他是終止非洲人被販賣為奴的關鍵者,就探險而言─他是打開外界進入非洲內陸的先鋒,就科學而言─他是詳細記載中非洲動物與植物的先河。後世的人,稱他是「非洲之父」。非洲地圖上,仍有三十幾個地方,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深得非洲土著的敬愛,至今,非洲人仍稱他是:「非洲人的朋友」。

資料出處:深入非洲三萬里:李文斯頓傳 Biography of David Livingstone
作者:張文亮/著出版社:校園書房出版日期:2003年09月3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5877764

歡迎蒞臨

基督教高雄歸正福音教會

週日10:00~12 主日禮拜
週日10:00~12 兒童主日學
週日13:15~15 主日禱告會
週四19:30~21 歸正團契查經
週五09:30~11 姐妹團契
週五19:30~21 亞居拉團契
週六19:30~21 聖樂團契

Tel (07)269-5956
Add (802)高雄市苓雅區中華四路159號七樓
Email info@reformed.org.tw
統編: 3698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