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6 凡事禱告(文字稿)
2014年7月6日 凡事禱告
主講:吳永霖長老 整理:黃嘉菁姊妹
【腓立比書】第四章:6節~7節
弟兄姊妹平安:
基督徒為何要禱告?禱告的重要性:第一、耶穌基督命令我們禱告,因為在主禱告文,耶穌基督的吩咐:『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太6:9)和合本的翻譯,看起來好像是勸我們禱告,其實那是個命令式的直接引句。第二、基督自己為我們設立榜樣,因為祂在服事的生涯當中,經常離開人群退到山上禱告,最有名的禱告榜樣,就是約翰福音17章,通稱是大祭司在地上的禱告,耶穌基督藉著主禱文(主所教導門徒的禱告文),來教導教會禱告,主的命令和主自己設立的榜樣,所以基督徒必須禱告。
第四、禱告,是基督徒信心的行動,基督徒信心外在的行動,就是基督徒會禱告,因此,上帝藉著話語應許我們的,祂卻吩咐我們用信心的禱告去得著。一個基督徒的禱告,是他信心的行動,他相信上帝所講的話是真的,若我們不禱告,就等於我們認為,上帝只是開開玩笑,祂講的不會兌現,所以,禱告是基督徒信心的行動。
第五、基督徒的禱告,是承認一切屬靈和屬世的恩惠,都是來自於上帝,承認做為一個人所領受的一切,在地上的普遍恩惠,和在基督裏的特殊恩惠(救贖恩惠),都來自這位上帝。第六、禱告是我們跟 神親密的相交往,我們稱祂為阿爸父、我們在天上的父,跟 神親密的相交往,就是 神造人的目的,在伊甸園裏面,祂與亞當同在,但是這個親密的交往,因著亞當的墮落、與 神隔絕了,而且是靠任何的力量和努力,都沒有辦法回頭,也沒有辦法重新再與 神和好。
第七、禱告是尋求 神的旨意,遵行 神旨意的人,必先尋求 神的旨意,我們這墮落的人,有一個在墮落當中罪的意志,因此,我們體貼自己絕對超過體貼任何人,更何況是我們眼睛看不見的上帝,所以,禱告是尋求上帝的面,為了要明白 神的旨意。
第八、禱告是在上帝面前支取能力,凡在上帝面前需要有能力,在服事人和勝過(得勝)我們自己,我們需要有從天上來的能力,因為救贖的能力,包括了繼續使我們成聖的能力,我們藉著禱告,不斷的支取這個能力。第九、禱告是表明我們在上帝面前的儆醒,指的是靈裏的清醒。第十、禱告是尋求 神的引導,禱告是把我們所擔負不起的重擔,交在祂的手中。
約翰福音第17章「大祭司的禱告」,已經連續講了六堂,前面五堂從第1節講到第5節,耶穌基督這個禱告是和啓示連結在一起,藉著禱告顯明祂自己是誰。約翰福音17:1-5節,講到這位來到地上做人的拿撒勒人耶穌,祂是 神的兒子,是凡有血氣的管理者,是永生的賜與者,是神人之間惟一的中保,是與父上帝在永恆當中,同享榮耀的永恆者,基督藉著這個禱告,顯明祂自己的身份。
所以,禱告的內容正在顯明禱告者的身份,同樣的,基督徒若是不禱告,就顯示不出你是上帝兒女的身份。當你禱告的時候,要怎麼開始的?按照耶穌基督所教導我們的,當你稱:「我們在天上的父。」或是羅馬書8章:『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 神的兒女。』(羅8:15-16)這正在顯明你是上帝兒女的身份。
而當你禱告稱呼:「主啊!主啊!」的時候,你稱呼耶穌基督為主,正在顯明你是僕人的身份,你的生命所有權,已經不在你的身上,你和我得蒙救贖,就是應當事奉祂。禱告顯明基督徒的身份,我們是 上帝的兒女,我們是主的僕人,總結這一切,不管是任何原因(感謝、祈求)的禱告,基督徒的禱告就是他的敬拜,禱告是敬拜當中很重要的一部份。
主禱文吩咐我們:『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太6:9)當你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這是一種敬拜,是對在天上寶座的父上帝敬拜。論到基督徒的禱告是敬拜,那不是從今天開始的,不是傳道人講的,也不是阿Q精神,為了要安慰自己,敬拜是用心靈和誠實(真理和聖靈),在任何地方奉耶穌基督的名,都可以敬拜,在新約、舊約、啓示錄讓我們看見,基督徒的禱告就是敬拜。
舊約以色列百姓、上帝的選民,來到聖殿敬拜上帝,那個聖殿從外院一直到至聖所裏面,七件屬靈的聖物,外院一開始是銅祭壇,預表人親近 神只有一個管道,就是藉著獻祭,銅祭壇是預表加略山上,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上帝指定的地點,按著祂指定的方式來親近上帝,銅祭壇代表贖罪。銅祭壇再往前行是一個洗濯盆,凡是要進去事奉的,包括祭司,他們都要被水所灑,用新約的角度來看,那是預表被聖靈重生。
進入聖所,兩邊有兩樣東西,陳設餅桌上面有餅和水,是生命的糧和生命的活水,左邊是金燈臺,代表聖靈的光照。還有第五樣是金香爐,就是聖徒的禱告。後面還有一層幔子,幔子裏面是至聖所,有一個約櫃,是在提醒上帝的百姓,跟 神是在約的關係當中,約櫃上面的施恩座是 神的榮光,和祂所賜永恆的生命,聖殿裏面的一切,通通都是預表基督。
聖徒的禱告非常重要,在舊約,大祭司每年在七月的贖罪大日那一天,從金香爐把火引到手中拿的香爐,又拿著祭牲的血進到至聖所,為上帝的百姓和自己贖罪,這一切都預表基督。約翰在啓示錄第5章,『我又看見寶座與四活物並長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殺過的、有七角七眼、就是 神的七靈、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這羔羊前來、從坐寶座的右手裏拿了書卷。他既拿了書卷、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羔羊面前、各拿著琴、和盛滿了香的金爐.這香就是眾聖徒的祈禱。』(啓5:6-8)
聖徒的禱告,是來到上帝寶座面前,基督徒的禱告就是他的敬拜,基督徒的禱告是敬拜很重要的一部份,每一個成熟的基督徒都知道,基督徒是一個敬拜 神的生命。但是,敬拜不單單只有在聖殿、聚會當中,敬拜的生活從教會開始,應當要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層面,基督徒的敬拜是全面性的,是他生命當中的全部,不是他生命當中的一部份。
什麼是在生活當中的敬拜?就是今天的經文,『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 神。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4:6-7)「凡事」,就已經把基督徒的敬拜,從聖殿當中帶到生活的每一個領域,這段經文使基督徒很清楚的知道,敬拜進入我們生活當中的具體實踐,「凡事禱告」就是敬拜進入我們生活當中最具體的實踐,敬拜生活化;生活敬拜化,就是藉著「凡事禱告」顯現出來,在生活當中最基本的,就是「凡事禱告」。
跟這段聖經平行意義的經文,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保羅吩咐基督徒:『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 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這裏指的是禱告的頻率。帖撒羅尼迦前書5:17『不住的禱告。』和『只要凡事藉著禱告。』(腓4:6)一個講的是時間的頻率,不間斷的禱告,一個講的是範圍。因為「不住的禱告」就是不間斷的禱告,不要初一、十五想到在禱告,或者是有事的時候,佛教徒臨時抱佛腿,基督徒臨時抱耶穌基督的腿。
聖經勸我們要「不住的禱告」,那是指時間的頻率,要不間斷的禱告, 神吩咐銅祭壇的火是不可熄滅的,如果禱告是一個祭,是個祭壇、是個祭物、是馨香的祭,那禱告是不可間斷的。希伯來書第5章,『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4:15-16)
那裏跟這裏有關的平行意義經文,『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希4:16),「坦然無懼」是指,不要顧我們屬靈狀況如何,不要在乎我們信心的現況是怎樣,而這是基督徒在禱告當中要注意的,因為通常我們在靈性疲乏、信心軟弱的時候,是不想禱告的,因為覺得不敢坦然面對主。
但是希伯來書第5章,清楚的告訴我們,『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希4:15)希伯來書那裏提到,有一個大祭司進到真帳幕,成為我們的中保,因此我們可以坦然無懼,所以那裏的「坦然無懼」,跟這裏「凡事禱告」,在意義上有平行的是,不要顧慮到現在信心的狀況、跟靈性狀況。很多人覺得現在靈性很糟糕,就疏忽了禱告,覺得自己不夠好,要夠好的時候,才要來到上帝的面前禱告。
有些基督徒覺得,現在有蠻多的虧欠,就不敢近前來到上帝的面前,但是,正是那樣的光景,才更需要來到上帝的面前。所以,神應許我們,你應當坦然無懼,不要因著你現在的屬靈光景,現在靈性的退後,或者是信心的冷淡而不禱告,因為不禱告更糟糕。當然我們知道,這段希伯來書在這裏講的,是對比舊約的大祭司,一年一次贖罪日進入至聖所的時候,他是不敢坦然無懼的,他需要恐懼戰兢,所以,對比新約耶穌基督裏的恩典,基督徒可以坦然無懼的來到上帝面前。
還有,彼得前書第5章,『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 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5:7),接下來『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尋找可吞喫的人.。』(彼前5:8)這裏提到的掛慮跟憂慮,是魔鬼吞吃基督徒的武器,然後又提到:『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彼前5:9)
所以,應當一無掛慮,當將你的憂慮卸給神,那裏的「憂慮」指的是什麼?因為彼得前書,是寫給亞西亞五個地區的基督徒,當時的基督徒正在受迫害,所以彼得提到:『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彼前5:9)但是第7節卻提到:『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 神。』人在患難當中,生命和財產隨時被剝奪,你會不會憂慮?所以,這裏提到的「憂慮」,不是指生活當中的憂慮,而是生命、財產、身家,全部有被剝奪,有被毀壞,有被當政者逼迫,是一個敵視基督教的環境。
除了這三處之外,就是我們今天所讀的:『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腓4:6)在這裏講的是禱告的範圍,「凡事」是包括了大事跟小事,什麼是大事跟小事呢?有人說,只有大事才能跟上帝禱告,小事不要麻煩祂老人家。基督徒有時候成長之後很屬靈,他很知道什麼是大事,傳福音的事是大事,生活上的事是小事;上帝的旨意是大事,我的意思是小事;天上的事是大事,地上的事是小事;永恆的事是大事,現今的事是小事。
因為耶穌基督的主禱文,一開始就是『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9-10)因此,照著耶穌基督教導的禱告範圍,優先次序是要為上帝的國、上帝的名、上帝的旨意來禱告,所以,基督徒的認知沒有錯。還有,耶穌在馬太福音第二章,又這樣教導我們,『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2-33),
你們所需要的一切上帝是知道的,必多多的加給你,因此那些小事不要求,所以,基督徒屬靈到這樣的地步,不顧任何小事,我們就把大事跟小事分開來,我們大事禱告、小事就不禱告,但是,聖經是否是互相衝突、錯亂的?剛才連續引用了三處聖經,包括這一節,全部都在講「凡事」,「凡事」是指一切的事,就是保羅所說的:『只要凡事藉著禱告。』(腓4:6)這個「凡事」絕對不是我們所想的,不是剛才所提的那些福音、永恆旨意的大事。
因為保羅如果是講這些,根據他在書信裏面所呈現的,他是直接具體的明講,比方說在羅馬書第九章裏面,保羅就很清楚的講到:『我是大有憂愁、心裏時常傷痛。』(羅9:2)他憂慮,保羅沒有照他所講的一無掛慮,為什麼?是『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9:3)他為以色列人,不信耶穌基督這件事情憂愁,保羅具體的講出來。還有,保羅曾經為哥林多教會的結黨紛爭憂愁,也曾經直接的指責加拉太教會,他擔憂加拉太教會走偏了,離開 神召他們在基督裏所得的恩典,他們聽從假師傅。
憂愁的,如果是屬天的事情,他一定會具體的講出來,還有他的行為習慣,你看保羅所有的書信,前面一定是從天上的寶座、神永恆的旨意,一直講下來,書信的後面,保羅一定會講到他生活當中的事情,最明顯的就是以弗所書,以弗所書是論教會的書信,前面三章是論基督徒,是怎樣成為在基督裏的人,後三章講到在基督裏的人,應當過如何的生活。
所以,有證據顯示,保羅在這裏所講的「凡事」,絕對不是單單你所想的大事而已,也包括我們生活當中,所遇到的那些繁雜事情,這樣,聖經是互相矛盾、互相衝突的嗎?不,聖經勸誡我們:『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腓4:6),好在聖經不是說,你們不可掛慮,如果上帝是吩咐我們,你們不可掛慮,像: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一樣,那掛慮就變成犯罪了,聖經不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所以,這個勸勉很重要,祂勸勉我們不要掛慮,已經承認我們活在地上的人,會為許多世上的事情掛慮,現在坐在這裏的人,如果你誠實,我相信沒有人敢說,你現在沒有在掛慮什麼事情,我們有很多事情掛慮,但是感謝主!還好掛慮不是犯罪,但是掛慮很嚴重,因為人的憂慮,上帝勸誡我們應當一無掛慮,你把所有掛慮的事情,可以凡事藉著禱告。
顯然神明白我們,很多的小事我們掛在心上,這跟主耶穌基督的主禱文,是互相衝突的嗎?不,一點都不衝突。當一個人掛慮地上許多事情的時候,來到上帝面前禱告,他不願意真實的把自己心裏掛慮的告訴上帝,他知道聖經的教導,耶穌基督說,要為上帝的國、上帝的名、上帝的旨意禱告,他就為那些事情禱告,可是他心裏所想的,卻不是那些事情。
如果是我,我會覺得我正在假冒偽善,上帝一定會問我說:「你現在心裏想的不是這個,你心裏想的,明明是在掛慮你的兒子。」你正在掛慮下個月,有一張支票要到期,掛慮你的孩子要升大學,但是你卻不肯講,你卻來到上帝的面前禱告說:「上帝啊!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你們不會覺得這樣做一個基督徒,是錯亂的嗎?
更明確的講這兩者的關係,一個心裏掛著地上很多掛慮的人,絕對沒有辦法真實的、清心的來到上帝的面前,為祂的名、為祂的旨意、為祂的國去禱告,如果你掛慮著很多事情,你還會來到上帝的面前,為上帝永恆的旨意禱告嗎?不可能的事情。馬太福音第五章,『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 神。』(太5:8)「清心」不是指基督徒什麼事都沒有,不是上帝使我們「沒煩惱吃、沒煩惱穿、欠錢還不用還。」
其實我們知道,有錢的人也不一定會清心,有錢的人也不一定會一無掛慮,「清心」指的就是這裏所說的一無掛慮,為什麼「一無掛慮」?因為他有一個可以卸除的對象,所以『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 神。』(彼前5:7)在這裏卻告訴我們,『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 神。』(腓4:6)凡事禱告,如果你不把世上的事情,藉著禱告卸給主、一無掛慮,你是不可能清心的來到上帝的面前,為神永恆的旨意、祂的國度和祂名的榮耀來禱告。
腓立比書又告訴我們,『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 神。』(腓4:6)我們一定有生活當中所要的,在主禱文裏面,已經藉著一節聖經提醒我們,上帝顧念我們在生活當中所需要的一切,因為我們是人,上帝如果不顧念這一切,就不需要造這一切萬有,讓人可以享受。因此,主禱文照著禱告的次序,講完基督徒三個願望之後,接下來耶穌基督提了一句,『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太6:11)
當然有人說,生活上的事情是不重要的,因為主禱文裏只出現一句。我的說法剛好相反,因為你算一算,主禱文裏面總共才幾句,但是耶穌基督卻把這一句放在裏面,這句話放在主禱文裏面是很重要的。我們知道主禱文,都是原則性的一句話、簡單的話,但是那裏面包含了很多,我們日用的飲食,就包含了『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 神。』(腓4:6),你生活所要的,就已經包括在主禱文,『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太6:11)
耶穌基督的這句話,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五章,彼得前書第五章,更詳細的把它解釋出來,所以,這是不衝突的,還有,腓立比書告訴我們,將你所要的,誠實的告訴上帝,沒有什麼可羞恥的,因為我們是人,當然,禱告還有一個約束,就是我們不能將許多妄求的事,帶到上帝的面前,妄求的事情,因為你認識 神是誰,所以,你不可能把那些跟罪有關的享受,跟罪有關的需求,或者是會敗壞人,危害我們屬靈生命的那些禱告,帶到上帝的面前。
『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 神。』(腓4:6),接下來會告訴我們說,上帝一定在耶穌基督裏賜給你,為你成就嗎?不是,所以你可以向上帝表明你所要的,但是不一定照你所求的,因為後面只提到一點,『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4:7)你如果是個禱告的人,你將所要的告訴上帝,上帝不一定照你所要的成就,但是祂必保守你的心懷意念,必賜給你意外的平安。
所謂「意外的平安」,平行意義的經文,是耶穌基督曾經講過的,我所賜的平安不是世界所賜的,所以你們在這世界有苦難,在我裏面有平安,我已經勝了這世界,這出人意外的平安是指這些,不是人所想出來的,也不是人的努力可以達成的。還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4:7)必在耶穌基督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也就是上帝保守看顧我們,甚至深入到我們的心懷意念。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太6:11-12)「免我們的債」也可以翻譯成,如同免了我們的辜負,可是和合本的翻譯,會讓你覺得好像是我赦免了人的辜負,以致上帝才赦免我的辜負。但是,直接意義性的翻譯是,赦免我們的辜負,正如我們也照著祢赦免我們的辜負,去赦免那些辜負我們的人。人際關係的緊張,這些事情常常是我們生活當中所掛慮的。
接下來,『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太6:13)這些都是我們活在地上,經常受到的試探,但是在腓立比書卻用另一種說法,就是你生活當中所需要的這一切,你禱告、你求,上帝會聽禱告,但是不一定會照你所要的,祂會賜給你出人意外的平安,並且保守你的心懷意念。這一切正是耶穌基督所說的:『救我們脫離兇惡。』(太6:13)就是免去我們一切的試探,救我們脫離一切的兇惡。
如果我們在這地上有需要,正在掛慮的那些事情得不到解決,但是我們又不禱告,就一直掛慮,這個掛慮,如果按照聖經所說的,會吞吃我們的喜樂、吞吃我們的盼望、吞吃我們的信心,最後就吞吃我們的生命,所以,因為憂鬱症去自殺的非常多。當我們如果為很多的事情掛慮,沒有辦法藉著禱告卸給神的時候,就會如同耶穌基督在主禱文裏面所說的,落入兇惡跟試探當中。
『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尋找可吞喫的人。』(彼前5:8)如果基督徒不凡事禱告、凡事祈求、凡事感謝,那麼顯然我們就跟對 神的信靠相違背,因為上帝這樣吩咐我們。掛慮,除了我剛才所說的,是中了魔鬼的計,會使我們落入試探之外,掛慮很嚴重的,就是等於我們認為 神是不可信的,認為祂的全能跟祂的保護是有疑問的。
『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 神。』(腓4:6)你心裏有掛慮,我心裏也有掛慮,但我們跟這世界上的人不一樣,世界上,人的掛慮沒有辦法消除,他要找誰談、找誰解決?找心理學家、精神科醫師嗎?那已經走到很嚴重的地步了,而且精神科醫生沒有辦法解決你的問題,他能夠做的,就是叫你去領藥、吃藥。
但是,基督徒跟這世界上的人不同,他可以凡事藉著禱告、祈求跟感謝,將我們所要的告訴神,因此你不需掛慮,因為你已經交託給上帝了,所以記得!生活化的敬拜就是凡事禱告,現在你知道不管大事、小事,神都顧念,而且這些看似生活當中的小事,卻跟主禱文裏面,耶穌基督所提的那些重要的真理,是有關連的、不是沒有關連的。
就禱告的意義上來講,在上帝眼中看來,沒有所謂大事跟小事,願主幫助我們,其實還有很多要講,但是因為今天時間的關係,這已經足夠讓我們藉著上帝的話來彼此勸勉,所以記得!一定要常常禱告,不要不禱告,不禱告的話你就有很多的掛慮,很多的憂慮要掛在哪裏呢?彼得說:『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 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5:7),當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祂顧念你們,有很多、很多我們想都想不到的掛慮,活在這地上,每天眼睛一睜開,就是許多的掛慮,願主賜福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