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31 〔羅馬書〕006 (羅馬書 01:18~ 01:25)
經文 : 羅馬書 1 章 18 節 ~ 1 章 25 節
01:18 原來,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
01:19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
01:20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01:21 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
01:22 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
01:23 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
01:24 所以,神任憑他們逞著心裡的情慾行污穢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
01:25 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
整理: 朱復理姊妹
施佑霖弟兄
守約施慈愛的上帝,祢何等的恩典,在我們這些罪人的身上,每逢我們來到祢面前敬拜,我們就思想祢在基督裡向我們所賜的恩惠。我們感謝祢!因祢聖靈居在我們當中,使我們信心的眼睛得以看見,祢為我們所成就的過去,引導我們的現在以及將來。阿爸父上帝,祢確實的知道我們每天所經歷的,無論歡笑、眼淚、悲哀、順境、逆境,我們都知道祢與我們同行。我們感謝祢!謝謝祢恩待我們在過去的一個禮拜當中,我們不管每一個人經歷了什麼,我們來到祢面前獻上我們的感恩為祭,因為祢說凡以感恩獻上的,便是榮耀我。天父!謝謝祢的恩典,祢必繼續的引領我們,因為祢定意叫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祢的人得益處。因此,我們來到祢面前歡喜快樂,將我們一切的重擔,我們心靈的重擔,以及我們一切在世上承擔的重擔,都來到祢面前;我們藉著敬拜、也藉著禱告,將這些重擔卸在祢的面前。主啊!祢實在是恩待我們的上帝,因為祢已經應許了我們,凡勞苦重擔的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必叫你們的心,得享安息,求祢施恩給我們。恭敬將整個敬拜交託在祢的手中,願祢一位的聖靈運行在每個人的心中,也懇求祢與那些在這時候不能與我們一同敬拜的弟兄姊妹同在。謝謝祢聽我們的禱告,垂聽我們在祢面前的懇求、禱告、感謝,奉靠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世界所謂的進步,事實是退步
弟兄姊妹平安!剛才金治長老帶領我們唱的那一首詩歌《堅固保障》,非常有名,是馬丁路德在改教時期所寫的。他的靈感與信心來自詩篇第46篇,詩篇46、 47、 48篇通稱為錫安的頌讚詩,雖看似在頌讚錫安,事實上是在頌讚上帝的大作為。詩篇46篇第一節說 「 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在改教時期,上帝興起了馬丁路德一個人,面對整個龐大的宗教勢力,要把整個偏離聖經的信仰拆毀、拔出、傾倒,就只用一個人,對抗整個當時羅馬大公教會的勢力。所以就知道,上帝都是用少數,很少用一大堆人。你說:「長老,你這是阿Q精神勝利法,因為你在為自己找安慰;教會遷到這裡這麼久了,還是一百多人而已」。我不會在意這些事情,我只在意我在上帝面前是否忠心。所以,我們雖然只有這些人,但是,我們當中將來有誰會真正被上帝所重用,你不知道。而且,我們牧養的不是只有我們四片牆壁現在坐在這裡的人,因為,還有很多在網路上聽講道的。而且,我也看見我們教會的同工、弟兄姊妹都在長進,這是因為上帝的道在我們當中被傳講,上帝把這一份恩典賜給我們。
所以,持守很重要;持守是一種信心。G. K Chesterton說︰持守,而且持守終身,基本上是一種浪漫。一對夫妻,能夠持守整個婚姻到白頭,你認為是呆板嗎?是食古不化嗎?是僵化嗎?是乏味嗎?不!這個才叫做浪漫!不是一天到晚換新才叫做浪漫。我們教會當中有很多的事情,比如,主日崇拜的程序,我想過要更動一些東西,但是我又考慮到這些更動沒有比較好,我就不更動它。比方說,領唱詩歌,本來在正統的教會當中,通常主日崇拜的詩歌,都是講道的人挑的,而且領唱跟司會是同一個人。但是,我們把領唱跟司會分開,我一度想要把它合併起來,後來我想不妥。因為,我們真的看見很多安排上來領唱的同工們,他們開始事奉,然後在領唱事奉當中成長。我有看到這一點,所以,我不敢隨意更動。
你要很小心的注意這世界的文化。我們說這是「進步的世界」,但世界真的在進步嗎?我打一個很大的問號。你我用的東西當然都不斷的在推陳出新,但是,人類在精神文明、整個文化方面,根本沒有進步,反而在倒退。為什麼?從一個很簡單的現象觀察出來──就是現在世界的進步,不是持守一個理想、願景,而後去修正自己,去向那個願景邁進,反而是不斷的換願景、換目標,卻不修正自己。這個叫進步?我把這個觀察世界的現象點出來,而且這個不是跟我們沒有關係。我請問一件事情,離婚率這麼高,你觀察到的現象是什麼?這個文化現象背後的意涵是什麼?一夫一妻要進入婚姻的時候,彼此相愛,大家的祝詞就是永浴愛河、白頭偕老。如果「白頭偕老」、「一輩子相親相愛」是個願景的話,在這個過程當中,願景不變,該改變的是夫妻之間怎樣相處、自己的心態,一輩子我們稱之叫做磨合的,就是為了這個願景,不斷的修正自己,雖然失敗了成千上百次,但是,因為你是朝向那個願景改變自己,所以,你的失敗就充滿了意義。然而現在婚姻的現象,是自己不需要改變,但把願景改變。改變願景是什麼?換人啊!所以,你就看見世界的文化不是在進步,事實上是在退步。因為整個世界、整個文化的現象,就是目標、願景、跟理想不斷的改變,但人卻是不需要改變。這種文化跟現象,就影響到婚姻,你看離婚率這麼高,就是換願景啊,就是換一個對象,自己不用改變。從聖經的觀點看,當真理的聖靈住在你裡面的時候,你敬畏上帝、以上帝的話為至寶,聖靈就賜給你洞澈這世界一切現象的智慧。我看到的是這樣,你有看到任何一個討論婚姻的論到這一點嗎?沒有!
我剛講的這個比喻,我相信你是聽得懂的,一點都不深奧,但這不是聖經裡面的教訓。聖經裡面的教訓是什麼?一夫一妻結合,兩人成為一體,是上帝的旨意。彼此相愛沒有錯!但兩人成為一體,才是這個婚姻的目的。我說,如果這個是個願景的話,這是不能改變,而我們自己在過程當中要不斷的改變、不斷的修正,每一對夫妻都是這樣的。哪裡有天天都是甜甜蜜蜜的,夫妻會吵架的、會爭執的、會有不同意見的。所以,你就明白持守何等重要,不但是婚姻,你的信仰也是。因為信仰是我們跟耶穌基督的婚姻;教會就是基督的新婦,總要忠心持守上帝一次藉著聖徒交付給我們的聖道。願主幫助我們。
全世界都伏在罪的底下
羅馬書我們今天講到第六堂。羅馬書第一章從18節開始,到三章的20節,其實它是一個完整的段落;這個完整的段落,在講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全人類在上帝面前的光景是什麼。罪的普世性,全面的敗壞,就在這段聖經裡面把它勾勒出來,完全赤裸裸的呈現在我們的面前給我們看。保羅講這些黑暗面要幹什麼?他乃是要指出上帝的憤怒,在人的罪身上;但是,上帝為全人類預備了出路,就是福音。所以,夾在羅馬書1章18節到3章20節之間的,就是福音──上帝的義已經顯明出來。在18節的前面保羅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上帝的恩典,要救一切相信的。這福音如今藉著信顯明出來,就是上帝的義藉著福音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因義人必因信得生。然後3章的21節也是一樣,因為全世界都伏在罪的底下,沒有一個人例外,都是在罪底下作奴僕;而3章的21節就馬上講到福音的恩典,就提到「但如今 神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證。」(羅3:21)所以保羅不是故意講黑暗面。
在我們今天所讀18到25節的這段聖經,保羅就講到外邦人的罪。其實,剛才我講的這一整段,從第一章到第三章,講的是外邦人的罪、猶太人的罪、以及全人類,都在罪底下。今天所讀的第18節到25節,就講到外邦世界拜偶像的罪。26、 27節就講到在男女性關係上所犯的罪。還有從29到31節,就講到道德敗壞的罪。因此,保羅在這裡把整個人類在上帝面前的光景,完全的呈現出來。你大概會覺得保羅會不會講得太誇張、會不會講得太過了?一點也不!你我從這段聖經裡面,難免會有一個疑問,「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真的是這樣嗎?」比方說,29節到31節那段道德性的敗壞,真的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嗎?不是偶爾有一些道德高尚的人嗎?
也許你還沒有信耶穌之前就是這種人,沒有像第一章29節到31節那裡所描述的,有那種道德敗壞的罪行。但是整本聖經所要讓我們知道的,就是藉著保羅所啟示出來,要讓我們明白的,就是有人犯了這一段聖經裡面所列當中的某一樣罪,另外有人犯的是另外一種罪,有的沒有拜偶像,但是有忌妒;有人沒有拜偶像,但是有人有毒恨;有人沒有拜偶像,可能有其他的罪在這裡面。聖經所要我們明白的真理是,從部分到整體,由種到類,這是聖經裡面,上帝看待全人類的那個方式。
上帝看待全人類不會個別的,或區分哪一個民族,因為在亞當裡全人類是一體的。所以,我剛剛講「從部分到整體,由種到類」是引用馬丁路德所講的。那是像一棵樹一樣,從根、樹幹、樹枝、樹葉、到果子,全部都是一個整體。這樣,保羅這裡講的,是全人類在上帝面前整體的光景,因此,上帝的憤怒臨到全人類的身上。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的人根本不承認「罪」這件事情。我們知道現在有很多後現代的思想,不承認「罪」這件事情。其實早在20世紀,大概跟C. S Lewis同期,有一個英國的歷史學家叫做Wells威爾斯,威爾斯就曾經在他的書裡面主張人是「無罪可赦」,也就是說,人根本沒有罪這件事情。今天,後現代、特別是新紀元運動影響底下的新紀元思想,已經滲透到整個音樂、藝術界、美術跟電影。電影裡面常常都是新紀元思想,不說人有罪,乃是說人不夠好,也就是人「原我」沒有被開發出來;因而,人是需要得救的知識,不是需要得救的恩典。因人不夠好,人需要把他裡面的那個好的本性開發出來,完全否認「罪」這個事實。但是,我今天還要再講這句話,作為開始──
我們避開談論罪,正因為它是難以面對的真實
一切科學的探問,必須根據一個「可見的事實」,就是大家公認的事實作為基礎、作為開始。所以,你想要了解「這整個受造宇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那你必須先承認「宇宙是存在」這個事實。你要問「人活在世界上,到底有什麼意義」,你要探討這個意義之前,你必須先承認「人的存在」這個事實。那麼,罪這件事情,如果需要探討罪到底是怎麼發生的?罪到底意涵什麼?那「罪」勢必是一個可見的、沒有辦法否認的事實,就好像你每天吃飯喝水一樣的真實。
我們現在在講「罪」,你也有關於「罪」的概念,當你看電視、翻開報紙,看到某人酒駕撞死人,立法院要修法,苛以重刑,也就是要有罪了。所以,法律定在那裡,就已經指明一件事情,就是人會有犯罪的可能。如果你否定罪這個事實,那麼我在講這句話,或者是你聽到這句話時,你就完全沒有概念、完全沒有辦法聯想任何事情。
我作一個比喻,讓你聯想一下,就是語言作為藝術的工具,就是書寫成為文學作品,它跟很多的藝術不太一樣。語言之外的藝術,例如繪畫,當一個藝術家在畫裸體畫的時候,他可以一點心理障礙都沒有,就從頭、身體、乳房、腰、臀部,甚至最私密的部分都把它畫下來,他心裡沒有任何的攔阻就畫下來。而且我們知道現在世界上有很多文明國家,基本上,對於裸體畫都承認它的藝術性,而不會認為那是個一個色情作品。但是,你換成文字來描述的時候,可能就不是這樣。你要描述一個女人的身體,從頭部到乳房,到身體的每個部位,最終你要描寫到她最私密的部位的時候,你就開始猶豫,你要選擇什麼樣的字句來描述,以免讓人認為是色情。所以,文字跟語言,逼得你我不得不去面對事物的真相,而且是很清晰的去面對。所以,當一個作家在描述一個女人私密的部位的時候,他就用其他的代名詞、用其他的方式來描寫它。為什麼要這樣?因為,當你用其他的文字來描述它,你避開時,你已經承認你正面對那個事實的真相,就是那個器官。所以,當你不承認罪的時候呢,你用其他「不好的行為」、「不夠好」,來描述它的時候,事實上,是因為你藉著你的語言跟思考,正在面對一個事物的真實面,也就是真實的罪,而你正像文字的描述一樣,去用另外的方式來描述它。
所以這樣,保羅說:上帝的忿怒臨到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你就知道保羅一點都沒有誇張。因為,在上帝面前,全人類都犯了罪,那全人類是無知的嗎?雖然後面有講無知,但是,保羅在我們今天所讀的那段聖經的後面又講到:人是故意不認識神。為什麼呢?
神的普遍啟示
因為,我們所信的這位上帝是又真又活的上帝,你可以從聖經裡面所啟示的,知道我們的上帝做了些什麼事情;我們的上帝是誠信、真實、自我啟示、與人立約的上帝;從創世記一直到啟示錄,整本聖經就是在啟示這位又真又活的上帝。上帝的自我啟示,使我們這些按祂形像樣式被造的人,可以明白祂的存在;上帝如果不啟示,我們根本沒有辦法明白認識。但是,上帝是說話的上帝,因為祂是活的,活的上帝,就證明祂是會說話的上帝,只是祂的說話跟我們的說話不一樣而已。保羅就提到上帝的自我啟示──也就是上帝的說話──「 神的事情,人所得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的心裏,因為 神已經給他們顯明。」(羅1:19)聖經不用「證明」這種話,聖經說「顯明」,也就是說,人性很清楚的知道有神、有造物主,你沒有辦法去否認跟推諉。所以保羅說,「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他的用語很精準,就是「聖靈啟示」。「自從造天地以來, 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也就是自然界,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東西,都不自然,都是上帝的所造。因此,裡面有內證,外面有外證,內外都有證據,上帝就藉著這兩部分向人說話,向人傳遞祂的啟示,我們通稱它叫做「普遍啟示」。所以這樣,使徒行傳第14章,當保羅去到路司得城,醫治一個生來就是瘸腿的,很多人來拜他,他阻止他們。然後告訴他們說,我們傳福音給你們,是要叫你們離棄一切的虛妄,也就是拜偶像這件事情。因為,那天很多人牽了牛,還有帶著花,要來拜保羅,因覺得他是神要拜他。他說,「我們傳福音給你們,是叫你們離棄這些虛妄,歸向那創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永生 神,他在從前的世代,任憑萬國各行其道;然而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就如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徒14:15-17)他講那簡單的幾句話,就是大自然的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使你們飲食飽足,就是普遍恩惠。他說,人性裡面知道,而自然界裡面有證明,最經典的就是詩篇第19篇1-6節,「諸天述說 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它的量帶通遍天下,他的言語傳到地極。」接著,又用太陽的熱氣照遍整個世界來做形容,「它從天這邊出來,繞到天那邊,沒有一物被隱藏不得它的熱氣。」 用太陽作比喻,意思就是整個受造的世界,每一個人,上帝都對他們說話,你已不能否認這個叫做「普遍性的啟示」。
神的特殊啟示
因此,保羅提到,為什麼上帝的忿怒臨到世界上那些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因為保羅稱他們是抵擋真理、壓制真理的。接著保羅講,人性裡面知道有上帝,上帝曾經藉著我們的內在跟外在的受造物,向人不斷的說話的時候,然後「因為他們雖然知道 神,卻不當作 神榮耀衪,也不感謝衪。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羅1︰21) 所以,保羅提到人對上帝啟示的回應、整個外邦世界對上帝普遍啟示的回應,是錯誤的。因為,他們雖然因普遍啟示的功用「知道上帝」,但這裡保羅沒有說他們是「認識上帝」的,因為前面有提到「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即有人所不知道的,所以這是普遍啟示搆不到的。也就是說,雖然知道有一位神,但是卻完全不知道這位神是誰,與我的關係,以及與受造的世界到底是什麼關係。於是在普遍啟示之外有福音,福音就是「上帝的特殊啟示」。上帝藉著福音顯明祂的「義」,是根據人的「信」,這「義」在福音上面已經顯明出來。
所以「特殊啟示」就是上帝所啟示的這一本聖經,以及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
這樣,保羅講到他們知道神,這是普遍啟示應該有的回應與果效。人性裡確實知道有神,要不然怎麼從古到今都有宗教,但人自己去尋找神,找錯了,而且被引誘。他們雖然知道有上帝,但是卻不榮耀祂,也不感謝祂;這兩件事是同一件事:他們不感謝祂,就是等於不榮耀祂;不榮耀祂,是因為他們不感謝祂。
上帝說話,為什麼我們要感謝?上帝普遍啟示,為什麼人要感謝?因為,普遍啟示就是藉著大自然,上帝不但藉著它作為啟示的媒介,而且也藉著它施恩給我們。因為大自然是上帝的恩惠;陽光、空氣、水,整個自然界,不但是上帝說話,而且也成為我們日常當中,維持我們生命之所需。因此,這裡雙重的意思,神對你說話,向你啟示,對全人類顯明祂自己。
但是,人不感謝又不歸榮耀給祂,可是仍然繼續在享受。上帝藉著自然界啟示的
一切受造的作為媒介,都成為我們的功用性。然而「因為他們雖然知道 神,卻不當作 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羅1:21)「他們的思念」原文也可以解釋作推論,也就是人心裡知道有神,但是人自己去推論,人自己推論的結果,人就走錯了路。因此,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將不能朽壞之 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羅1︰23)所以這樣,你就知道,全人類在罪當中,雖然人性裡知道有上帝,但是,人的推論跟尋找一定是錯的。
現在有一個問題,我想,你讀聖經一定會百思不得其解,其實我也百思不得其解,根據歸正的信仰,我知道這個因果關係是什麼。「知道有上帝」跟「認識上帝」,這當中有距離的。人根據普遍啟示知道有上帝,因此,他們在宗教當中尋找,走錯了,他們的推論變為虛妄,所以無知的心就變昏暗了。人既然是只能知道有上帝而不是認識上帝,為什麼人在上帝面前會那麼有罪?人走錯了,是因為他無知嗎?
為什麼無知?因為我們在罪當中,所以當然會無知。上帝到底在生氣什麼呢?為什麼會氣到這個地步?聖經裡面描述人的無知,就福音的觀點來看,在使徒行傳第17章,保羅在雅典那邊講道,其中提到一點很重要,他說:「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 神並不監察,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 因為他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他從死裡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使17:30﹐31)那裡提到,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神並不監察,但是已經有福音來了,你聽見福音,又有神的普遍啟示在你們心裡當中,你應當尋求,開始產生正確的尋求。
沒有拜偶像卻有偶像崇拜
無知的心昏暗,思念變成虛妄這件事情,跟無知並非是絕對性的關係。當人領受了普遍啟示,他還在無知的狀態當中的時候,那麼他的回應,不必然像保羅在這裏所陳述的,就是,很多人走入拜偶像這件事情。為什麼?因為事實上,在保羅那個時代第一世紀,就有很多希臘有知識的人,包括那些哲學家,比方說像蘇格拉底,他們都反對希臘人那種拜偶像的信仰。他們對那些偉大的神殿建築,那些希臘神話裡面的神,他們是嗤之以鼻的。但他們仍然是無知的,因他們不認識上帝,雖然他們藉著觀察思考去推論,但是,他們只能知道這整個受造的宇宙當中,一定有一個創造的智慧。他們否定猶太人說有獨一的上帝,創造天地萬有的主宰,但,他們承認有一個超自然的智慧在那裡,因為次序的背後一定有智慧!你早上進到這裡,如果都沒有人,椅子卻都排得好好的,這個叫次序,所以一定有人做過這件事情。斯多亞學派的人,就是道德學派的人,他們也對偶像崇拜嗤之以鼻。當時斯多亞學派是非常盛行的一種哲學,羅馬皇帝當中,有一個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Marcus Aurelius)這個皇帝被稱為哲學家皇帝,他是斯多亞學派的。所以,並不是所有人的無知,都會陷入昏暗跟思念,變成虛妄。但是問題來了,就是這些我剛才所舉的這些人,他們雖然沒有像希臘一般人一樣,拜可見的偶像,但是他們生命當中仍然有偶像的崇拜。
我引用馬丁路德講過的一段話,他說,從古到今,世界上仍然有很多道德高尚的人士,而且這些人是真正道德高尚的人。他們的好行為,不是為了要得著人的稱讚、或有其他目的,就好像康德所說的「純粹的善」,沒有任何目的的善,不懷目的的善,我們可以說斯托亞學派,或者蘇格拉底就是這種人。世界上行善,從來都懷著一個要得回報、獲得人稱讚的動機的,但是,確實有一些人不是這樣,他們是真正的正直、道德、有良善的行為,不是為了其他的目的,而是純粹對道德美善的羨慕,有這種人。但是,馬丁路德說,這種人很難不對自己的那一種道德品行感到沾沾自喜。你有沒有過那種經驗?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很感動,感動到眼眶都紅了:「我竟然這麼好!我今天竟然做這麼棒的事情。」所以,對自己所做的感到沾沾自喜,這是一種偶像崇拜。「自己」還有所追求的「道德高尚」,就成了他的偶像。這種不拜偶像,卻有偶像崇拜的罪,在教會歷史當中非常的普遍,我敢說,我們如果不小心,我們都會犯這種罪。
沒有拜偶像卻有偶像崇拜的這個罪,在教會裡面最常犯,而且在那些道德高尚的人身上最常犯。馬丁路德說,約旦河的左岸比右岸更恐怖,也就是以色列百姓,他們在埃及拜偶像,已經受罪的轄制,進入迦南地之後,迦南民族整個世界圍繞在他們周圍,迦南的文化或叫做世俗文化,對他們來講,那是沒有拜偶像,但卻有偶像崇拜的誘惑在那裡。他們在曠野曾經失敗,在埃及作罪的奴僕,所以埃及對他們的影響,也就是世界對他們的影響,一直進到迦南地還在的。所以教會怎能夠不謹慎?
我想基督徒不要自誇我們不會拜偶像。當然你不會拜偶像,但是你絕對要小心,你會有偶像崇拜,你一定會有的。我們的生活當中充滿了這種誘惑,對自己沾沾自喜:對自己的屬靈、謙卑感到滿意,以為真正的謙卑是在上帝面前討上帝的喜悅。你弄錯了!真正的謙卑是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不夠謙卑,要常常的承認,所以你要防備這種。還有,你生活當中,你渴慕,想要追求那些世界的東西,都是在我們周圍的無形的偶像。因此,你就知道說,保羅在這裡所講的,不是亂講的;而且為什麼無知,在這裡保羅指責他們、上帝的忿怒臨到他們身上。我剛解釋了第一點。
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命
現在我解釋第二點,所有的偶像崇拜,也就是無知而尋求偶像崇拜中,通常都是跟利己、自己的慾望有關。無知不必然會陷入偶像的尋求跟崇拜當中,但問題就是所有的偶像崇拜,都是以自己做中心的一種誘惑。所以我們說,宗教是人情慾的投射。在聖經裡面提到情慾,不是單單指男女之間的事情;情慾是包括我們所追求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簡單的講,情慾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命。所以耶穌基督才叫我們要捨己,而且要背著十字架捨己。耶穌邀請我們這個「己」一定要死掉,跟祂一同死掉。不是自己去死,而是跟祂一同死掉,就是真正要活出上帝造我們的「那個自己」;「這個自己」必須先捨掉、必須先死掉。所以,你把自己交給上帝,完全順服的把自己交給上帝,這個叫做死去,叫做與基督同死。那你說:我不見了嗎?聖經裡面讓我們明白了上帝的恩典跟奧秘就是這樣。有人形容上帝左手把你拿走的,右手又給你;你捨去的,祂給你成全。當人把那個老我捨去的時候,那個真正的人格才能夠真正的活出來,從耶穌基督的人性當中,你就可以看見了。
這樣,他們雖然知道 神,卻不當作 神榮耀祂、感謝祂,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但,無知不必然會招致上帝忿怒,上帝會忿怒的原因是,人在知道有上帝,但是寧願去拜偶像,因為這跟自己在世界上的利益有關。所以,你看所有的偶像崇拜都跟世界上,關乎我的利益有關。不然,你可以反證給我聽聽看,拜拜、求神、拜佛、祈求全家六畜平安、還有自己事業發達,有哪一樣不是為自己的?各行各業拜的都是為求財、為求利、為求健康、為求全家平安順利,別人怎麼樣,不管!環境怎麼樣,不管!國家怎麼樣,不管!就是錢進來,發大財,這個就是人所求的,整個全部都圍繞在自己身上。因此,神的忿怒,不會因為人的無知而忿怒,而是,因為我剛剛所講的那兩個原因──拜偶像、偶像祟拜──所以這樣我們就知道聖經沒有講錯的。
神藉著福音所顯明的公義,就是基督
後面保羅在羅馬書第三章那裡,引用的詩篇14篇說,上帝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祂的沒有。沒有一個義人,連一個都沒有;沒有明白的,連一個都沒有;還有,沒有尋求祂的,連一個都沒有;沒有行善的,連一個都沒有。
所以,我們這些人為什麼會蒙恩?只是因為信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所以,上帝的公義在福音上顯明出來,那個被顯明的福音,藉著福音所顯明的公義,就是基督。因為 神的忿怒臨到這世界上一切罪人當中,但是,這個忿怒的杯誰去喝呢?誰能夠滿足 神那個公義的忿怒?
你說:祂老人家不要生氣就好了,祂既然是全能的,也沒有人干涉祂,祂宣佈一句話,說:全人類,我從今開始就赦免你們的罪。不就好了?
我曾經講過,上帝的屬性:公義、聖潔、慈愛、憐憫、信實,是一個整體,不能分割。你不能把慈愛分出來,然後公義擺一邊, 神不是這樣的。上帝的全能,包括衪可以把衪所有的屬性都調和到完美。上帝不會使有罪的成為無罪,衪不會用衪自己的主權,宣佈一個人從今之後沒有罪,因為罪一定要得到解決。
那麼全人類如何解決罪?誰有能力解決罪?所以,上帝自己來,差遣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來到地上,成為人,為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上帝的公義藉著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獻祭得到滿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因信耶穌基督,因為耶穌基督的緣故,被上帝歸算為無罪,或宣佈為無罪(justified)、也就是稱義。所以,聖經裡面才說基督成為我們的公義、聖潔、與救贖,就是這個原因。因此保羅說,他們雖然知道 神,卻不當作 神榮耀祂,也不感謝祂,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
神的忿怒:不干預,任憑
接著從24﹐ 26﹐ 28,上帝的忿怒是怎樣顯明呢?就是不干預,就是任憑。因此24節說,「所以 神任憑他們逞著心裏的情慾行污穢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羅1:24)接著又說,「他們將 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羅1︰25)因此,我們就看見上帝的憤怒臨到這世界,就是任憑「罪」繼續存在。這件事情很可怕。所以上帝的主權,不是單單指祂的干預。「干預」就好像我們蒙拯救這件事情,是上帝憑著祂全然的主權跟智慧,介入了我們的生命當中,改變了我們的生命的現狀跟最終將來的命運;這個叫做揀選跟預定;這個叫做主權的介入。但是上帝的主權也可以是不介入、不干預,這叫做「任憑」;不介入、不干預,仍然是祂的主權。因此保羅在這裡說,上帝就任憑他們逞著心裏的情慾行污穢的事。
在這裡提到一般的淫亂的行為。然後26﹐ 27﹐ 28那裡就提到同性戀的淫行。接著29到31節講到衍生出來的那種敗壞的德行。所有我們在世界上所看到的罪,正如聖經裡面所呈現的,都跟拜偶像有關。所以保羅一開始就講拜偶像的罪,因為衍生下來的,就是他們彼此玷污自己的身體行污穢的事。
人為什麼沒有辦法持守男女關係的聖潔?因為偶像。偶像,不是單單可見的偶像,整個文化已經成了偶像,不是拜偶像,而是偶像崇拜;因為世界正在這樣流行,世界正在這樣走。在當時也是一樣,偶像崇拜已經搭配了很多淫亂的行為。
所以,在前面25節這裡,他講的是一般性的淫亂;他們玷污自己的身體。玷污自己的身體,難道靈魂沒有被玷污嗎?聖經裡面提到了身體跟靈魂構成一個人。因此,人的身體、人的行為、所做的一切行為、犯的罪行,你不能像諾斯底異端,將宇宙二元論那樣,將人的物質身體跟超物質的靈魂分開,認為人的身體做什麼,都不會危害到我們的靈魂。他們玷污自己的身體,並不代表他們的靈魂沒有被玷污。人有這兩部分,但是屬性相通,而且構成一個完整的人,不能分開。一個很明顯的證據,從你讀聖經、你聽講道,為什麼你受洗的時候,就是領受新生命?我們為什麼要受洗?因為我們的生命需要被潔淨。因為洗,就意味著要潔淨,但那幾滴水不能潔淨你的身體。你說:我去浸禮啊,我在浸信會的時候,我整個人浸下去就乾淨了;但是你浸下的那個時間乾淨,你頂多只是身體乾淨,但我們得重生是需要靈魂被潔淨。為什麼那幾滴水能夠潔淨我們的靈魂?因為那幾滴水,是表徵聖靈的洗;灑在我們身上的那幾滴水,正在表明我們裡面有一個內在靈魂需要被潔淨。就是藉著水洗,表徵聖靈的洗。這樣,你不能說,保羅講是身體被玷污,那靈魂就沒有被玷污,不能做這樣的解釋。
因此,保羅在這裡講到上帝的忿怒的第一個任憑:任憑他們逞著心裏的情慾,然後去行污穢的事。第二個任憑在第26節:他們把上帝的真實變為虛謊,原本那不可見的才是真實,可見的偶像才是虛謊。結果人把它顛倒過來,把不可見的上帝當作是虛謊,把可見的偶像當作真實。因此,上帝的憤怒,就任憑他們放縱肉體可羞恥的情慾,這是第二個任憑。第三個任憑是:讓他們存邪僻的心,行一些不合理的事情。
接下來,從各樣的不義開始,講了一長串的不道德的行為。這樣我們就知道,上帝任憑人行污穢的事、一般的淫亂的行為;上帝又任憑不認識祂的人,放縱肉體的情慾、乃至同性戀的淫行;然後,上帝又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以致道德性的敗壞。那這樣,我們就看見第一樣跟第二樣都跟自己有關,第三樣跟人跟神有關。所以,你就知道聖經裡面在講全面的敗壞──Total Depravity。人的理性、意志、情感全部都被玷污了。證據在第19節到25節那裡,那是「理性」被玷污,因為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把上帝的真實變為虛謊,用偶像來取代上帝,這些全部都證明理性已經被玷污了。然後接下來在 26﹐27﹐28節,那種淫亂的行為,那是「感情」被玷污了。後面,那些不合理的事,你就看見人的「意志」被玷污了。所以,人的理性、情感、意志都在罪底下被玷污了。所以人不是已經壞到不能再壞,而是構成一個人的最基本的三部分,理性、意志、情感全面被玷污了,所以叫做Total Depravity。上帝的形像,在人的身上的形像,沒有失去,但是被扭曲了,就好像一面鏡子有了裂痕,你站在前面看,知道有一個人站在那裡,但是,他照的你已經變得不真實了,因為鏡子有裂痕,已經被扭曲得歪七扭八了。所以這樣,我們就知道,保羅在這裡說的,完全沒有誇張。
下個禮拜,我們再講關於同性戀這一段。這一段,之前,有一次我們辦佈道會,在夢時代的一個演講廳那裡,我用翰福音第一章講了一堂恩典與真理,我就已經講到關於同性戀的立場是什麼。還有,有一次,我去到中山教會的青年團契當中,他們想知道關於同性戀,教會應該持什麼立場,我就跟他們講過了。但是,下一堂會稍微再講一下這些重點,讓你知道教會應當怎樣看待同性戀這件事情。教會的立場是什麼?我要跟各位講,保羅在這裡列出了拜偶像的罪及一般的淫行。一般的淫行不是只有同性戀的人在犯,異性戀的也是,而且犯的不會比同性戀的少,所以,我們不需要特別用這段聖經突出同性戀。當然,我們知道同性戀在上帝面前是罪;正如這裡所列的很多的罪。比方說,後面那些存邪僻的心行不合理的事,所列的那些罪,可以分成洋洋灑灑六大類的罪,你看,人活著是多麼精采,但很多的罪被列在這裡,就是罪的普世性。
聖經在這裡沒有特別要突出同性戀的罪。但願我們在看這件事的時候,我們應該要有那種上帝的心懷,就是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也就是全人類都犯了罪,一個同性戀者跟我都是罪人,如果你要在聖經裡面講最大的罪,我認為驕傲這個罪是最大的。為什麼?因為C.S Lewis曾經講到,驕傲不是人性的不完全;驕傲是來自地獄。所以很多人,你跟我,雖然沒有犯同性戀的罪,但我們有驕傲的罪、有忌妒的罪、有毒恨的罪、有苦毒的罪、有很多其他的罪,我們都是罪人,有什麼好去突顯別人的罪。當然,我也不同意政府前一段時間所做的那個事情,就是要修改民法婚姻的定義,後來他們有改過來另立專法。但是,我不知道這些法律的事情,我不是當政者。有時候我在發牢騷的時候,師母都會嚴肅的開我玩笑,叫我去選總統。我去選總統?我是上帝的僕人,我哪裡能夠降級去當總統。這是唐牧師的經典的用語,我是引用他的話,不過我的心是阿們的。我們是上帝的僕人,雖然只是牧養一小群,但是仍然是上帝的僕人。願主幫助我們。施恩的主將祂的話給我們,讓我們用謙卑的心領受順服,能夠行在我們生活當中。同心來禱告。
禱告
天父!我們仍然向祢獻上敬拜跟感謝,願祢記念我們的軟弱,不記念我們的罪與虧欠,因為在基督裡祢已經恩待了我們,求祢藉著人有限的講論,藉著祢無限的聖靈,將祢的話刻在我們心裡,建立我們的信心與生命,好讓我們越來越像基督,使我們可以榮耀祢。天父!謝謝祢!因為祢已經把福音賜給這世界,藉著羅馬書第1章18節到3章20節,祢不是要定人的罪,祢是要人真正得著福音。因此,祢讓人可以明白我們在祢面前的光景是什麼,感謝祢!求祢使我們明白祢的心意,使我們知道人需要福音是因為祢的旨意以及人的現狀,願榮耀歸給祢,也幫助我們教會存在的目的,就是為耶穌基督作見證。求祢施恩給祢的眾百姓,感謝祢!也恩待祢的眾教會,繼續的傳揚福音,持守使徒的信仰,知道我主耶穌基督的再來,願榮耀歸給祢,聽我們在祢面前的感謝禱告,奉靠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