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影音文字 主日證道 20090301啟示錄七教會24堂

20090301啟示錄七教會24堂

啟示錄七教會~24

週日, 01 三月 2009 00:00 吳永霖長老

E-mail
列印
PDF

2009年3月1日啟示錄(24)
主講:吳永霖長老   整理:陳芳芳姐妹

【啟示錄七教會】啟示錄第二章:18~29節

我們曾講過「安息日」與「主日」之間的關係與分別。全世界沒有一個民族(不管是什麼信仰)是一個禮拜過八天的。蘇聯尚未解體之前,曾經嘗試過要打破一個禮拜七天的週期,可是後來沒有成功。你知道一個禮拜有七天,是從聖經裡面出來的。所以,那些佛教徒、回教徒、或是傳統信仰的人,他們在禮拜天休息時去朝山、學禪打坐….,他們都在用上帝給他們的恩典,可是他們卻不知道。沒有信仰的人,一週當中工作好累了,禮拜天休息—其實現在是週休二日,休息又加上休閒。休閒就用很多很多娛樂的東西來充滿他的時間。一到長假時更嚴重,往郊外跑、城市跑、到處跑,我們叫做「趴趴走」。要不然就窩在家裡,與親朋好友一起吃喝,結果越弄越累。這是假日後遺症。但基督徒如果按著這個物質的身體來講,他們是最累的一群人:禮拜天他早起,穿得整整齊齊來到教會,聽這些不是娛樂性的東西……,所以,他看起來很辛苦。但是聖經裡面說:人休息是應當要在主裡面享受一種福份,就是「靈裡的安息」。

所以,只有在上帝的面前,才能夠享受安息。很多人身體休息,但是頭腦不休息,心也不休息,所以越休越不息。但是基督徒不是,他們享受安息。你在主日來到教會敬拜,你最渴慕的是什麼?就是享受在主裡面同在的安息。只有在主的同在當中,你才有安息。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接下來29節就講到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所以,不是外面的、可見的重擔需要卸下來得享安息,而是卸下心裡的重擔得享安息。但是我剛剛在想一件事情:在整個主日崇拜當中,你知道哪一種人如果一不小心是最不會享受到敬拜的安息的?就是服事的人。服事的人當中最有可能沒有享受到安息的是誰?就是我。這是我經常講的「領袖的盲點」。

其實有時詩班在獻唱時,很好的歌、弟兄姊妹聽得很感動,可是我坐在底下在忙著想等一下要講什麼,每個重點都要記住。在念使徒信經時我也是,我都可以背得出來了,可是知道自己嘴巴在唸,心卻沒有在那裡,因為都在想等一下上講台要講什麼。所以,我是最不享受安息的人。但是我剛才有警覺了。其實這個道理我都知道,這叫做領袖的盲點,我還曾經講過這個主題。只是,若是沒有常常提醒自己就很危險。所以,剛才在唸使徒信經時,我就全部都不想,就集中精神在使徒信經的每一段、每一個內容裡面,我的心就很感動。使徒信經是非常重要的,那是使徒的教訓。我們所承受的是「使徒的信仰(Apostolic faith)」。使徒的信仰不是指醫病趕鬼,那是靈恩教會對使徒信仰的誤解。使徒信仰不是行神蹟、醫病趕鬼那些事情,那個不過是彌賽亞群體的記號。使徒的信仰就是我們今天所讀的使徒信經。所以,基督徒你要記住:那就是你整個信仰的總綱要!那是你的信仰的告白。

我記得以前在聖經禮拜堂的慕道班,使徒信經我講了大概有四、五個月。第一段「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第二段「我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我們的主」。第三段「我信聖靈,聖而公的教會」。所以,基督徒信的對象是獨一的上帝,卻有三個位格。聖父是上帝—我們所信的對象;聖子是上帝—我們所信的對象;聖靈是上帝—我們所信的對象。所以,這是「教會的記號」。請你注意聽:「使徒的信仰(Apostolic faith)」是教會的記號,一偏離了這個信仰,你就不叫基督的教會。你把招牌掛上什麼什麼教會都沒用,你就是掛著基督教也沒用,因為那個根基沒有了。

根據使徒行傳,教會的記號有四樣:第一、「獨一」;第二、「聖潔」;第三、「大公(catholic)」有人以為catholic就是天主教,其實搞錯了。天主教正確的名稱是叫做「羅馬大公教會(Roman catholic church)」沒有錯,但是我們現在所講的catholic church是講信仰當中的大公性,那是教會的第三個記號。第四的記號、「使徒的教訓」,使徒的信仰。

「獨一」:教會只有一個。以弗所書4:4~6講到教會合一的根基:「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4:6)一上帝,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都是一、一、一、一….,但講到第六節就講到「三一」。「超乎眾人之上」是指聖父上帝;「貫乎眾人之中」是指來到地上做人的耶穌基督;「住在眾人之內」是指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就是基督復活升天之後所賜下來的。一、一、一、一….,最後就講到「三而一」,聖經很偉大的!聖經每一個字都非常、非常地奇妙。很簡單的字裡面隱藏了很深奧的真理。所以,正如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我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那是教會合一的根基。因為以弗所書4:1~2就在講「合一的生活」。合一的生活是什麼?「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但是「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必須在一個根基底下,就是四節到五節所講的「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我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並且在三而一上帝這個根基底下。所以我們就知道推雅推喇教會與別迦摩教會的問題在哪裡:那個根基有問題,教會有傳揚假教訓的。所以我剛才講的,教會的四個記號….我們還沒有機會講到使徒行傳,但是我們以前在雪梅的家裡講使徒行傳講了快兩年,結果最後只講到第二十章,後來我就出國去了。可是剛好把保羅的三次佈道講完。

教會的四個記號:

第一個「獨一」。

第二個「聖潔」,因為是蒙召被分別出來的人、屬上帝的人,這是聖潔,在信仰上對基督專一。這是第一個最基本的聖潔。

第三、「大公」:古往今來、歷世歷代,不分種族膚色、男女老幼,不分自主的、為奴的,不分貴賤、有錢人、沒錢人….,在教會裡面都是弟兄姊妹。大公,最普世性的,也就是包含了每一個人、每一個階層。這個就是約翰福音3:16你經常唸卻沒有注意到的:「神愛世人」。他沒有說神愛某一部份的人;那個「世人」是最寬廣的範圍,把所有活在地上的人都包括在內了。那個叫「大公」。

第四、「使徒的教訓」:就是我剛才所講的,我們就是持守基督一次交付聖徒—就是交付給使徒的真道。我們就是持守這個信仰,這是主給我們的。

推雅推喇教會的問題,也就是啟示錄我們連續講台今天第二十四堂,我們已經講推雅推喇教會講了三次了。前三次講的我今天不再重複了,我們希望今天可以把他結束。我說「希望」。推雅推喇教會我們今天講第四次,我們會講到幾個重點:第一、上帝的怒氣;第二、上帝的審判;第三、上帝的賞賜。當我們看到主對推雅推喇教會說:「我曾給那些在教會裡面宣揚假教訓的這自稱先知的那個婦人悔改的機會,可是他們卻沒有悔改他們的淫行。」也就是那屬靈的淫亂會包含著人肉體當中的淫亂,因為在古代第一世紀祭偶像的時候,都有跟廟妓發生性關係的淫亂事情發生。所以聖經這裡提到那些淫亂的事情,包括了屬靈的淫亂與肉體的淫亂。耶穌基督說:「我曾給他們悔改的機會」,那是上帝的愛,是基督對教會的愛:有過犯,但是給悔改的機會。可是他們沒有悔改。所以耶穌基督就宣告了審判。祂說:「我要叫他病臥在床,而且也要叫他們受大患難」,第三講到「我要殺死他的黨類」。

你看到這經文,會不會想到跟其他經文好像有矛盾、有衝突?什麼地方有矛盾衝突?比方說,出埃及記34章記載,神自己在以色列百姓面前宣告:「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出34:6~7)」,有沒有?「不輕易發怒」….你說:「我抓到上帝的話來質問上帝了:上帝啊,你不是說不輕易發怒嗎?你怎麼會對教會生這麼大的氣呢?」。「要殺死他的黨類」這在任何一個宗教的經典裡面都不會出現這樣的話。所以,舊約聖經裡面出現上帝啟示祂的性情的時候,說祂有恩典有慈愛,滿有豐盛的憐憫,不輕易發怒。可是我們卻看到神的審判後面確實帶著祂的怒氣。保羅也曾經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那裡講到基督徒的愛的時候,他講到「不輕易發怒」(林前13:5),怎麼跟今天所看到的「上帝的審判」好像合不起來?

我告訴你:上帝是慈愛的沒有錯,但是上帝有祂聖潔的感情。憤怒與生氣是一種感情,對不對?我們在聖經裡面所看見的從祂性情裡面所顯露出來的,就是對於邪惡的事情、與祂聖潔本性相違背的事情,神會發怒。聖經裡面提「不輕易發怒」,並沒有說「不發怒」。而且基督徒也不可能不發怒。保羅也是說「不輕易發怒」;以弗所書4:26告訴我們:「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這裡面都提到這些感情的作用。但這些感情的作用,不管是神所發出來的,或是保羅在聖經裡面勸導基督徒的,都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是什麼跟世界的怒氣不同?就是:這是聖潔的感情。

我相信你們大概聽過唐牧師講過聖化的感情。這些聖潔的感情甚至包括了憂傷。唐牧師講過憂愁,我現在講憂傷。悔改是與憂傷的感情有關的。如果神說你要悔改,聖靈又光照人、叫人在罪當中悔改,人首先感受到的是憂傷的感情。這世界上憂傷的感情與基督徒憂傷的感情不一樣;世界上憂傷的感情是什麼?你在電視、電影上看到的那就是,那種也會激勵人感動落淚。所以我常常講在教會裡面聽詩歌感動、特別是在詩歌的敬拜當中流淚,你要小心那是什麼樣的感情。有些詩歌很容易就觸動你天然的感情。你看電視、看電影有時候你會受感動、一大堆人哭得唏哩嘩啦,那是聖靈的感動嗎?不是。所以,詩歌的旋律跟歌詞真的很重要。歌詞裡面有聖道,才叫做聖詩。我剛才講的基督徒的憂傷,是一種為罪痛悔的憂傷時,那是一種聖潔的感情。

還有,保羅甚至在聖經裡面提到基督徒聖潔的感情,有時甚至是在親人過世的時候也可以看見聖潔與不聖潔的感情的分別。我講一段比喻。最近很流行生前告別式,而在這一波流行之前—其實你要很注意觀察這社會、這世界在幹什麼。你如果被真理的道建造,根基夠好,你就可以從真理當中去分辨這些東西。流行生前告別式之前,台灣學術機構、宗教機構都很熱衷地探討生死學。儘管去探討吧,他們永遠不能明白什麼叫生、什麼叫死,除非是從聖經上帝的話的啟示,否則你永遠不明白。你想明白死,我告訴你:死永遠是個奧秘。而且你既不明白,你也無法面對它。我不相信有哪一個人面對死亡不恐懼的。所以,最近很多人流行生前告別式。那個都有一定世界精神的背景。

什麼是生前告別式?比方說一個得了末期病症的人快要離開了,為了要有體面的離開,為了讓參加的親人不憂傷、減少生離死別的痛苦,就辦生前告別式,弄得很像節慶,有歌唱、也有很多感謝道別的話。之前我在教會報紙上看到中部一個教會有一個八十幾歲的長老,他得了癌症不久於世,他也辦了一個生前告別式。當然我肯定那種生前告別式,而且安慰那些參加的人、親人,要他們不要憂傷。我們在很多基督徒的告別式中,也經常聽到「不要憂傷」,但是我告訴你:這違背聖經。基督徒應當要憂傷。你說有聖經根據嗎?有。箴言裡面說:要跟喜樂的人同喜樂,跟哀哭的人同哀哭。你以為它在講什麼?還有,帖撒羅尼迦前書第四章那裏講到基督徒復活,保羅說:「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4:13)」他正面地提到、肯定基督徒會憂傷,但是他不要憂傷過度。所以,憂傷是聖潔的感情,特別是基督徒碰到有親人離開時,他應當要憂傷,只是他不應當憂傷過度,免得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

你常在電視上看到台灣人一碰到有親人過世,我們的媒體又最喜歡獵取這種鏡頭,你就常看到我們的同胞在親人過世時哀嚎痛哭…..,那正在表徵:沒有指望。但基督徒不是這樣。很多事情都應當要憂傷,但不應當憂傷過度,因為那是感情的作用。而且不憂傷過度,或者是為罪痛悔、悔改的憂傷,那是聖潔的感情作用。我們所信的上帝是有位格的上帝;有位格的上帝,就是有理性、有意志、有情感。祂不但有理性,而且祂是理性的源頭,祂是真理。祂不但有意志,祂的意志是除祂之外宇宙萬有最重大的事情,所以我們稱它叫做「旨意」。祂不但有感情,並且祂是一切人倫的基礎與感情的源頭,祂是愛。所以神是愛,但是神的愛裡面有祂聖潔的屬性。所以,上帝的歷史當中的發怒,就是上帝的審判。那是祂聖潔的感情。耶和華不輕易發怒,就證明祂會發怒。愛神所愛,恨神所恨,就是體貼上帝心意的人。希伯來書第一章講到基督的時候,說祂喜愛公義、恨惡罪惡。喜愛與恨惡,是不是感情?是的。所以,基督徒體貼上帝聖潔的感情,也用這些聖潔的感情來處理我們的喜怒哀樂。

接下來我講到上帝的審判。耶穌宣告了對那些的人的審判,我稱它叫「立時的審判」。一講到上帝的審判,我們通常會想到「末後的審判」,對不對?在啟示錄22章記載了末後的審判,就是那白色大寶座的審判,有審判者坐在當中,使人無論大小都來到祂的面前。那是末後的審判。但是聖經裡面記載的審判有好幾種,第一種審判是「自然律的審判」:神所造的這一切自然律,不管是在人外面的、或在人裡面的,你都不能違背。在我們身體之外的,就是我們所處的環境、所生活的世界,有自然律,你不能違背;你一違背,審判立刻臨到。怎麼講?如果你從三樓跨過欄杆跳出去,地心引力會把你往下引,你就往下掉。你不會浮在那邊,你也不會往上飄,為什麼?因為這是上帝所造的自然律。你違背了這個自然律,審判立刻就到。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買了一部新車,使用手冊告訴你這車子要加汽油,結果你加柴油,你一發動引擎就報銷,因為你違背了使用手冊、那個自然律。上帝造我們這個人也有使用手冊,就是這本聖經。你怎麼樣做人,怎麼樣生活….,也有一本使用手冊,你一違背了使用手冊,審判立刻就到。那個叫做「自然律的審判」。

自然律不但在受造的自然界當中,也在你的良心裡面。所以保羅說(羅2:14):「沒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順著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們雖然沒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律法是特殊啟示,自然律卻是普遍啟示,每一個世上的人都有。沒有律法的外邦人,良心就是他們的律法,「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裡,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並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羅2:15)」違背良心去做事的時候,良心會警告。如果沒有停止、去作了,你說法律沒有辦法制裁我,但良心一輩子制裁。那個叫做「自然律的審判」。自然律的審判天天都在發生;我闖紅燈被開罰單,那個也叫做自然律的審判,是立即審判的一種。基督徒如果沒有過節制的生活,比方說我該睡覺時不睡覺、該動時我不動,或我酗酒,把自己的身體弄壞,那個後果就是自然律的審判。這是聖經裡面所呈現出來的第一種審判。保羅在羅馬書1:19:「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所以這樣,自然律的審判就是:神在人的良心裡面說話。所有上帝的審判—就是上帝的說話,全部都是上帝的啟示。

自然律的審判之外,接下來我們在聖經裡面看到的是「歷史的審判」。關於歷史的審判,聖經裡面非常、非常多。比方先知書…特別是以賽亞書,以賽亞書第13章一直到23章先知論列國,那裡充滿了對列國的審判,例如賽13:6論到巴比倫:「你們要哀號,因為耶和華的日子臨近了!這日來到,好像毀滅從全能者來到。」論非利士(14:29):「我必以饑荒治死你的根;你所餘剩的人必被殺戮」。「你的根」是指什麼?就是連後代都要除掉。論摩押(15:1):「論摩押的默示:一夜之間,摩押的亞珥變為荒廢,歸於無有;」。論大馬士革:「看哪,大馬士革已被廢棄,不再為城,必變作亂堆。(17:1)」。

最有名的歷史的審判就是巴比倫王,記載在但以理書4~5章。兩個巴比倫王,父子,同受這種歷史的審判。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乃是上帝所興起來審判南國猶大的。神曾經在歷史當中興起亞述審判北國以色列。所以,巴比倫曾經強盛一時,成為當時世界的強權。結果尼布甲尼撒王不知道,以為是他自己的能力。有一天,他在巴比倫的皇宮,巴比倫文化在當時已經很發達了,做一個比喻好了,他可能像走上台北的一0一大樓,俯瞰整個台北市,他很得意,他說:「這大巴比倫豈不是我建為京都,要顯為我民的榮耀嗎!(但四:30)」天上有聲音馬上對他說:「你說是你自己的能力嗎?」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有點把自己當作神了,所以神就宣告審判:「他要跟世人隔離,要與野驢同居,又要吃草如牛。」那個叫做「歷史的審判」,也是立即的審判。

再來他的兒子伯沙撒王,記載在但以理書第五章。巴比倫曾經攻占耶路撒冷,把聖殿毀了,擄走了很多聖殿中的金銀器皿。這個伯沙撒王很會享受,他跟他的王公大臣、後宮妃嬪宴客時,就叫人把從聖殿中擄來的那些金銀器皿拿來,裝酒來喝。不但裝酒來喝,而且還讚美用金銀木石所造、所雕刻的那些偶像。上帝審判就到了。有一天當他們正這樣做時,皇宮裡就有一根手指頭在牆上寫字,所寫的文字是:「彌尼,彌尼,提客勒,烏法珥新」(但5:25)。彌尼,是貨幣的單位,指的就是「數算你的罪」。提客勒就是猶太人的舍客勒,是秤重量的單位,意思就是「上帝要秤出你的虧欠」。烏法珥新指的就是「你的國到今天為止」,要把他的國賜給米底亞和波斯(但5:28)。神就興起了波斯,取代了巴比倫。

所以,神在歷史當中興起審判,馬上就臨到,那個叫做「歷史中的審判」。歷史的審判不但是在外邦,也曾經在教會的歷史當中、在上帝的選民當中。我剛剛講到先知書,最有名的就是神興起亞述來管教北國以色列。所以以賽亞書第十章那裡說:「亞述是我怒氣的仗,手中拿著我惱恨的棍。我要差遣他去攻擊那些褻瀆的民。」所以,神曾經興起亞述滅掉北國以色列(主前722年)。接下來,亞述之後又興起巴比倫,為了審判南國猶大(主前586~583年)。接下來還有嗎?還有波斯、埃及,最後是希臘,再來是羅馬帝國。

所以,從主前第八世紀一直到基督降生的時代,猶太人都在受歷史的審判。這些歷史的審判臨到上帝選民當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所有的審判其實都帶有積極面的意義,就是:「恢復原有的關係,以及帶來新關係」這兩樣。請你注意聽,甚麼叫做「恢復原有的關係」?以色列百姓進入迦南地之後違背了律法,神藉著摩西所吩咐的(申命記)一再地告誡他們拜偶像、隨從別神,而且拜得非常非常離譜。如果你看列王記你就知道。所以神興起先知,先知是審判的職事。你注意聽:律法是定罪的職事,因為非因律法,人不知道上帝是聖潔的;非因律法,人不知道什麼是罪;非因律法,人不知道義的標準是什麼。所以律法是定罪的執事。當然,律法的背後是神聖潔公義良善的美意在那裏,沒有錯,但是有了律法之後沒有遵守,神接下來就差派先知,先知是定罪的執事,就論審判。但是基督徒、或是聖經裡面所講的審判,跟其他宗教裡面所說的完全不同。

我剛剛講到審判在聖經裡面有兩個意義:第一、恢復舊關係,比方說歷史的審判,神要以色列百姓悔改、回轉。那個叫恢復舊關係。救贖(redemption),復原(restoration) 兩者是連在一起的:神救贖,神又恢復人神之間的關係。所以,歷史性的審判就是神藉著祂的作為,來恢復人神之間—祂的百姓與祂之間的關係。第二、審判也是帶來新的次序與新的關係,那是末後的審判。新天新地的開始就是審判的結果。這跟其他宗教裡面所說整個世界都消滅完全不同。

神在歷史當中的審判,特別是對祂百姓的審判,最叫人難以理解,因為這跟苦難有關。我們最近在講啟示錄,我們講到猶太人迫害教會、迫害教會,你看使徒行傳,猶太人迫害教會對不對?我最近偶爾會在我們查經班裡面講,宗教領袖—猶太人抵擋耶穌基督,而且從第一世紀到第四世紀,教會也確實受猶太人迫害。可是你不要忘了—我常常提醒一點,我們要平衡一下講台:第四世紀之後,教會曾經迫害猶太人。迫害到什麼時候?迫害到現代。我不是說近代,而是現代—二十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納粹希特勒屠殺六百萬猶太人,佔全世界猶太人的三分之一。

英文對這件事情有一個專有名詞「Holocaust」,就是指猶太人遭受大屠殺這件事情。1939年,希特勒揮軍進入波蘭華沙,是第一次行動。勢如破竹,華沙馬上就淪陷被佔領。有一部電影「The pianist(戰地琴人)」就是在描述這件事。一進入華沙之後,猶太人全都要有特別的標誌,戴一個臂章,綉一個大衛之星,表示你是猶太人,在路上德國人一看到,可以侮辱他,不准他走人行道。走到馬路上去,可以隨便打他。接下來又把他們分隔到整個社區裡面,用圍牆圍起來,跟整個華沙市民完全隔絕開來。再來,開始送到集中營,用毒氣消滅他們。那是一個開始。可是整個二次世界大戰中,猶太人在很多地方都遭受大屠殺,最有名的「奧斯維茲集中營」,如果你們看過二次大戰史,你就會知道,很多人在那邊被屠殺。所以,總共有大概六百萬猶太人在二次大戰中被屠殺。但是你知道嗎?德國是基督教國家,德國教會在二次大戰中沒有站出來講一句公義的話。甚至還發表過言論,作希特勒的幫兇。

當然,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德國教會曾經有過悔改。所以,德國教會後來會變成自由派的大本營,我想不難理解,為什麼?因為教會的行為。我剛講到說,猶太人在歷史當中曾經受教會的迫害,二次大戰猶太人被屠殺當然不是教會直接參與,但是教會脫不了責任,因為教會竟然沒有站出來講公義的話,而且還間接、直接地參與。你知道猶太人也是上帝的選民,跟我們一樣是上帝的選民,所以後來「Holocaust」這個字就變成大屠殺的代名詞;而且人類極端的苦難、最大的苦難,就是用這個字。當然這個字也被用在現代「nuclear holocaust(核子毀滅)」。人類最大的苦難,今天人所能理解的最大的苦難,就是核子毀滅。「nuclear holocaust(核子毀滅)」就是把那一句大屠殺引用到現代來,稱為「核子苦難、核子浩劫」。這全部是在講猶太人在歷史當中所受的苦難。

當然,以西結書第五章那裏有提到這麼一句話,藉著先知神宣告對以色列百姓的審判時,祂講到:「你們既然行了一切可憎惡的事,在聖殿當中汙穢我的名」,也就是以色列百姓曾經在聖殿當中拜偶像。我們看到別迦摩教會裡面也有「撒但座位之處」。所以,神就宣告了審判:「三分之一要被焚燒;三分之一要被刀殺;三分之一要被分散到世界各地。(結5:2)」我不太願意說猶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戰被屠殺六百萬,是這預言的應驗,但是聖經裡面確實說是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當時全世界的猶太人加起來差不多就是一千八百萬到兩千萬。你知道,這個苦難成為猶太人極大的絆腳石。1942年,就在二次大戰期間,很多人以為愛因斯坦是基督徒,你們都弄錯了。愛因斯坦是無神論者。

1942年的一個下午,就在愛因斯坦家裡,有三個宗教領袖:一個是東正教的拉比,一個是天主教的神父,一個是自由派的神學家,這三個人是當時很有名的宗教領袖,一起在愛因斯坦的家裡喝下午茶。因為東正教的拉比跟愛因斯坦有一些交情,就在愛因斯坦在加州理工學院的哈伯望遠鏡,看見宇宙當中的一個新的發現,通稱為「Red Shift」紅移現象,他看見宇宙是不斷膨脹的,以致他終止了他以前的發現與認知。他以前的認知就是天文學界裡的認知,就是:宇宙是個靜止狀態,而且甚至有人引伸出宇宙是自有永有的,它本來就存在那裡,而且是個靜止狀態。他發現並不是這樣;他發現的那個現象證明宇宙不斷在膨脹、擴充。如果宇宙是不斷在膨脹、擴充當中的,就證明它有開始。所以聖經裡面說:「起初,神創造天地」,已經講到宇宙是有開始的。所以當他這個發現一發表時,這個東正教的拉比就跟他約了時間談話。他首先寫了一封信恭喜愛因斯坦:「你終於有一顆敞開的心」,就三個神學家聚集在他家裡喝下午茶,跟他談論信仰,一致認為你今天在科學中的發現,豈不是印證聖經裡面那位全能的神,就是你們在舊約猶太人所信的上帝,也是我們今天基督教會所信的上帝,不是嗎?愛因斯坦語帶嘲諷地回答說:「任何一個全能的存在,怎麼可能不是猶太人的神?」你聽懂嗎?那天下午的那些辯論,沒有人能夠贏過愛因斯坦,因為他邏輯頭腦太強了。

英文這個字大寫「Cause」叫做「第一因」,通常英文字典解釋第一因就是基督教信仰裡的上帝。但是我們知道那是錯的,因為第一因不是上帝,而是上帝創造的第一因。所以,那一天愛因斯坦就告訴那三個宗教領袖說:「就算我今天的發現能夠知道這個宇宙的形成有一個開始,宇宙是受造的、有個智慧的創造者存在,你也不能證明祂就是聖經裡面的上帝。」你怎麼回答?那三個宗教領袖被他砍得灰頭土臉,因為他太聰明了。但是你知道愛因斯坦為什麼心裡會這麼硬嗎?當時是1942年,那時正是猶太人被大屠殺的時候,他沒有辦法理解這麼大的苦難:上帝的選民,為什麼我們會受這麼大的苦難?我告訴你:如果你問我,我也沒有辦法明白。所以我曾經講過:苦難是一個極大的奧秘,我們沒有辦法明白。

有一個歷史學家我忘了叫什麼名字,他講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他講到基督徒的信仰、講到上帝,說:「一個不把苦難廢去的上帝,甚至可以說藉著苦難除掉罪(基督死在十字架上這件事)的上帝,就現代人的心智來講,是引人非議的。」聽得懂那句話嗎?如果你從你的理性去理解這件事情,你根本沒有辦法明白。所以這樣,領受啟示是非常、非常必要的。十六世紀時,馬丁路德、約翰加爾文、慈運理這些改教運動,上帝早就看清楚這世界的精神,這世界的學術、思想怎麼走。上帝是全能者,祂早就已經預備好了這些偉大的聖徒。所以我說深思熟慮你的信仰為什麼會那麼重要,今天有人說神學不重要,我沒有上過一天神學院,但是我不輕看讀神學院的人,可是我敢這樣講—其實這些唐牧師講過,我只是同意他的講法,這是我的認知:讀神學院的人,其實真的沒有多少神學頭腦。

我們今天在每一個教會主日、每一個團契中所講的,其實所牽涉到的對上帝的理解,因為你的信心已經首先信了,所以我們以為我們不需要講神學的東西,其實在教會裡面所有的事奉只要一提到對神的理解、對恩典內容的理解…,全都牽涉到神學。神學是什麼?一個人藉著信心認識神之後,接下來對信仰的理解過程,叫做神學。有人說神學就是對上帝的認識,但我覺得,我把它定義得比較明確一點。對信仰過程的理解,是必須的,為什麼?因為你信了、你已經經歷恩典了,所以我們信心先看見了,而理性跟在信心後面問說:「信心,你看見了什麼?」所以,從來沒有人是先理解、先想通才信的,因為你不可能理解,也不可能想通。所以是你信心首先看見,接下來理性就問你:「你看見了什麼?」所以,我們首先經歷了恩典被重生之後,接下來聖靈就引導我們進入真理的過程—就是理解這恩典的過程。

我曾經做個很簡單的比喻:我們每天刷牙、使用牙膏,但是我們從來不曾注意到牙膏的成分是什麼。你也許會說我們不需要知道,因為我們又不賣牙膏。是啊,你不賣牙膏,但問題是,你是傳揚這恩典的人,所以你經歷了恩典,你仍然得認識這恩典到底是什麼。我們今天在任何教會講台、在團契裡面所講的,就算他講得再淺,只要一提到上帝的名、一提到基督、十字架,這全都是講到神學,不過是有分別。這種神學叫做「初階神學」,又叫做「深印神學」,即是每天藉著詩歌、基督徒的分享,一點一滴地印在你的腦海中。這些印在你腦海中對上帝、對恩典的理解,有時候很危險。我講的話很勁爆對不對?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你以為想當然就是這樣。帶領聚會時,你要注意到你講你的經歷時,你要小心引導基督徒。因為我們的經歷不絕對。

很多事情你很難理解,你以為你認識了上帝,我告訴你,連保羅都說:「如今我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從聖經裡面看,神最喜歡在祂的百姓當中,顯出祂破碎偶像的作為。基督徒或教會也會有偶像啊!就好像以色列人。我講的猶太人—就是上帝的選民的偶像,不是指他們拜巴力這種偶像,而是指被擄歸回之後,一直到福音書的時代,你其實是看不見整個耶路撒冷有偶像的存在。沒有,你看不到。但是他們卻有一個最大的偶像。因為那一段時間是他們最期待彌賽亞來臨的時候,所以亞力山大學派、埃及學派、….研究舊約的這些拉比,他們從整個舊約聖經裡面早就歸納出:彌賽亞快來了!所以加拉太書4:4:「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祂的兒子為女子所生」,這全都在講基督降生之前神在歷史當中、以及在選民當中的預言。可是他們從聖經當中歸納出來的彌賽亞,完全不是真正聖經裡面啟示的彌賽亞;而是英雄的彌賽亞、政治領袖彌賽亞、是供給這世上飽足的彌賽亞、是復興以色列大衛王朝光榮的彌賽亞。跟那位釘十字架的和平君王、騎著驢駒來到以色列百姓當中的君王,完全搭不起來。所以,道成肉身是對上帝選民心中偶像最大的破碎。那偶像是什麼?你想當然的上帝。你以為上帝就是你想的那樣。所以我剛剛講的「深印神學」,必須要有深思熟慮的神學去平衡它。

猶太人所受的苦難使愛因斯坦不信上帝。還有一個近代很有名的指揮家魯賓斯坦,他也不信上帝。他們都是無神論者。基督徒會不會因為所受的苦難,就離棄上帝?這也是為什麼主耶穌基督在啟示錄裡面說:「你們要持守這忍耐的道」。當耶穌基督宣告對教會的審判時,那是立時審判的一種。「歷史的審判」除了在以色列百姓、在列邦列國之外,這些歷史的審判還可以講很多。

(我甚至在懷疑,為什麼我說「懷疑」,因為我寧可不這樣信:我懷疑我們台灣現在的政權,也是神興起來對台灣人這麼多偶像崇拜的審判。當然我不是說舊約的先知來到以色列百姓中對著他們說:「你們要悔改」這種事可以引用到今天的台灣。我的意思是說,有些極端的教派跑到媽祖廟咒詛別人拜偶像,我們的情境背景完全跟猶太人不一樣,因為猶太人首先有摩西的律法在那裡了,神才差先知對他們的違背律法做出定罪的審判。但是我們不是。我們是非猶太人,所以很多我們的同胞是不認識上帝的。我的意思是說,在歷史當中的審判,有時候神會興起….但以理書裡面講得很清楚:當神審判尼布甲尼撒王時,講到一句很重要的話:「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給誰就賜給誰(但4:17)」原來,這地上的政權,還是上帝許可才能夠存在的。所以,我常跟基督徒講:你因為政權更替高興或鬱卒,都不必了,因為我們的盼望不在這地上,而是在天上的國度。「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給誰就賜給誰」,我甚至懷疑現在的政權是上帝興起要讓台灣人反省拜偶像,那也許是立時審判的一種。我為什麼不講肯定?因為那是我自己的看法。)

上帝在歷史當中的審判,除了顯明在猶太人歷史當中,也曾經顯明在教會當中。除了你今天所看的之外,在教會歷史當中也有。哥林多教會他們混亂聖餐的時候,保羅說:「在你們中間有好些軟弱的與患病的,死的也不少。(林前11:30)」他們混亂聖餐,在聖餐當中大吃大喝、喝酒喝到醉。今天基督的教會,我們守聖餐不可能這樣。所以保羅說,他們是因為他們的行為受審。

還有最有名的就是使徒行傳第五章所記載的亞拿尼亞事件。亞拿尼亞因為要博得一個好名聲而欺哄聖靈,結果撲倒在地死了。他的太太不知道,進來之後被人問起,她也照樣欺騙,結果也撲倒在地死了。如果我們欺哄聖靈,我們可能等一下就撲倒在地死了。你說:「不可能,因為後來也就沒有再看見過發生這種事情了。」你講得對,在使徒行傳所記載的事件之後,至少在現代我所知道的教會裡面,就不再看到這種事情。為什麼?你說:「因為沒有人在欺哄聖靈了。」我不信,我不信沒有人在欺哄聖靈。仍然有。你說:「為什麼神不像在使徒行傳那樣再行一次像亞拿尼亞一樣的懲罰?」因為審判的日子已經定了。在那一次的事件,不過是印證了彼得在彼得前書所講的。彼得為什麼會講那句話,我自己的聯想,是因為使徒行傳第五章那件事;彼得說:「審判要從上帝的家開始。」

最後我講到,上帝的審判,就是上帝在歷史當中的說話。主在教會當中的審判,就是主對祂教會的百姓講話。神是啟示的神,所以神也是說話的神。神說話聖經裡面可以歸納五個範圍:第一、神「藉著自然界」說話。詩篇第十九篇:「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它的量帶通遍天下,它的言語傳到地極。(詩19:1~4)」那是指自然界正在訴說上帝的作為,那是上帝—創造主在說話。

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但是卻無言無語。所以講話不一定要有言語,但是有聲音可以聽。什麼聲音?就是無聲勝有聲。因為我們是受造唯一可以明白形而上、抽象事物的人。所以人是有領受啟示的可能的;人是唯一可以理解抽象事物的活物,所以神藉著自然界向人說話。第二、神「藉著人的良心」對人說話。人的良心就是神放在我們裡面的自然律、自然法則。所以,良心會說話。第三、神「藉著歷史事件」說話,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歷史的審判。第四、神「藉著道成肉身的耶穌」說話。希伯來書第一章:「神既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的曉諭列祖,就在這末世藉著他兒子曉諭我們」所以,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曾經來到地上說話,記載在四本福音書裡面。第五、神「藉著聖經」說話;藉著聖靈所啟示、藉著使徒先知所寫下來的這本白紙黑字的聖經說話。

這全部加起來五個範圍,就是上帝的說話。上帝的說話就是上帝的啟示。前面的三個範圍是上帝的普遍啟示,對所有活在地上的人,神藉著自然界說話、藉著良心說話、藉著歷史事件說話。後面兩個範圍:藉著耶穌基督說話、藉著聖經說話,是特殊啟示。

但是,你如果沒有透過特殊啟示,根本沒有辦法知道普遍啟示—就是神藉著自然界說話、藉著良心說話、藉著歷史事件說話。如果不是透過特殊啟示、藉著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的十字架的恩典,意思就是如果你不信耶穌,沒有領受聖靈,你根本沒有辦法知道神藉著自然界、藉著良心說話、藉著歷史事件說話。所以,這樣講起來,基督徒是最聰明的一種人。保羅說:「我們不講世界的智慧」,但是我們不是不講智慧;我們乃是講神在耶穌基督裡藉著聖靈所賜給我們的那真正地智慧。」那個奧祕的智慧所指的是什麼?就是神在創世之前在基督裡所賜給我們的,為我們所成就的那些事情。保羅說是「眼睛未曾看過,耳朵未曾聽過,人心未曾想過的」。正如人若要明白普遍恩典,除非他先經過特殊恩典。照樣,人除非透過特殊啟示,人沒有辦法明白普遍啟示。

今天講得比較長。其實每一次要講道,特別是還要守聖餐,我都提醒自己:「講短一點,皆大歡喜」,但是沒有辦法,我要順服聖靈的感動。而且我剛才的預告是我自己講的,聖靈也沒有讓我把今天應該講的講完。所以顯然推雅推辣教會,主說還要繼續講,所以下一堂我還要再講推雅推喇教會,講到耶穌基督對教會那些得勝的人的賞賜。但願主賜福我們!你能夠分辨上帝的說話嗎?還有,記得,神是行事的上帝,祂仍然在教會當中說話。我們一起來禱告:

阿爸天父,我們感謝你!謝謝你藉著今天早上你的聖靈對我們說話,藉著聖經對我們說話。求你也在我們心中對我們說話,好讓我們領受你話的每一個人,更懂得敬畏你、愛你,知道你所發的怒氣乃是可預測的,因為你是那位永不改變的上帝。你的怒氣不像人的怒氣般不可預測;你的怒氣乃是可預測的,因為你是不改變的上帝。感謝你讓我們明白!你對一切不聖潔的事物,你是會發怒的。求你施恩憐憫我們,好讓我們知道照著你聖經所講的,得以悔改。當我們立定志向要悔改的時候,主,肯求你賜能力給我們,好讓我們知道、並且有能力去悔改。因為你要賜給那些聽從你話,得勝的人,你要賜給他們極大的賞賜。願你自己顯明你自己的作為在你的教會當中,因為你是教會的元首。我們將一切榮耀歸給你,求你也繼續賜福我們以下領受聖餐、跟你同坐宴席的時間。願你的聖靈來引導我們,感謝讚美你!聽我們在你面前的感謝禱告,靠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歡迎蒞臨

基督教高雄歸正福音教會

週日10:00~12 主日禮拜
週日10:00~12 兒童主日學
週日13:15~15 主日禱告會
週四19:30~21 歸正團契查經
週五09:30~11 姐妹團契
週五19:30~21 亞居拉團契
週六19:30~21 聖樂團契

Tel (07)269-5956
Add (802)高雄市苓雅區中華四路159號七樓
Email info@reformed.org.tw
統編: 3698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