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6啟示錄七教會10堂
啟示錄七教會~10
週日, 26 十月 2008 00:00 吳永霖長老
E-mail 列印 PDF
2008年10月26日啟示錄(10)
主講:吳永霖長老 整理:陳芳芳姐妹
【啟示錄七教會10】啟示錄第一章:9~16節
弟兄姊妹平安!
感謝主的恩典,我們又見面了。但是,人的見面不算什麼,因為人來到教會當中,應當遇見主。我倒是寧願神隱藏所有的一切,單單在聚會當中顯明祂自己;就是讓弟兄姊妹在心眼當中,真正地看見祂。我說我們的教會應該是很熱、也很冷,怎麼說?很冷是因為我今天沒有穿西裝外套,發現冷氣很強;而冷氣開這麼強,一定是因為我們裡面很熱,不然我們開這麼強幹什麼?我發現有些姊妹很怕熱。我們室內很熱,這只是身體的感受嗎?我們可以用身體的感受來比喻屬靈的事情。我確實發現教會裡面,姊妹比較熱心。我們必須承認,一般而言教會姊妹比較多,而教會的姊妹也比較熱心。這不但是現象的觀察,也是聖經裡面的預言,因為在詩篇中有這麼一節說:「主發命令,傳福音的婦女要成為大群」。所以在教會中一眼望去,幾乎都是姊妹。當然弟兄也有好幾個,但我們音樂團契姊妹比較多,而且你去到每個教會,幾乎也是姊妹多。
當然從現象來觀察,有許多原因。我們每一個在台灣信主的人,原來都絕對不是基督徒;即使你是第二代、第三代…,第一代也絕對不是基督徒,因為我們不是生在基督教文化的國家,所以我們與西方基督徒,是不太一樣的。他們是文化的基督徒,就是「生下來就是」,除非他後來去信了另外一個信仰。但我們知道,那不是基督徒;那是基督教的「教徒」,是教會當中的「會員」、member,那不是基督徒。基督徒是肢體。所以我說在台灣,每個剛信主的基督徒,我們一定是離開傳統信仰,被神重生而成為基督徒。
那麼一個姊妹,在家裡是女兒,傳統上如果一個作女兒的跟父母親說:「我要信耶穌」,父母親雖然會皺皺眉頭、唸幾句,但是會想「女兒終究要嫁人,嫁了就是別人家的,也不用她來拜祖先」,所以就隨便她。但是作弟兄的,在家裡是兒子,如果又是獨生兒子,那就糟糕了。所以,作兒子的在家裡如果要信耶穌,父母會想到「我們死後,誰來拜我們?祖先牌位誰來祭拜?」馬上牽涉到這些傳統文化的問題。所以,現象上來觀察教會中好像姊妹比較多,有這樣的原因在。
當然,講台也要負很大的責任,因為現在許多教會講台都講感性一面的話,也就是在上帝的慈愛、公義、聖潔…神的道被偏向於專講上帝的愛;就算你講上帝的愛,你也知道上帝的愛與祂的聖潔、公義以及祂的道,是不能分割的。但是我們如果偏向於滿足人的感受、人感情上的需要,就講許多很感性的東西:「上帝愛你」、「你是祂的寶貝」…這些都沒有錯,但是神的愛絕對不是像我們晚上睡覺那軟綿綿的枕頭,抱著好舒服;不是任著你、溺愛,不是隨便我們要怎麼樣就怎麼樣…,而是對我們充滿期待。因為我們是神手中的工作,「手中的工作」指的就是:我們是祂的傑作。藝術家對於他的傑作,怎麼可能會是馬馬虎虎、隨便它怎麼樣都沒關係?一定是修修改改,一直塑造它直到完全。
剛才我們念使徒信經時,我想到,我們的教會成立已經一年多了。當初週報一開始就準備了一年份,一年多來,每一次聚會,我們就念使徒信經。你會說這大概是教會程序中不可缺的一部份,所以是形式,是禮儀。我告訴你:不是。使徒信經是基督徒信仰的宣告、認信:基督徒信了誰,信仰的內容是什麼。我是說信了「誰」,而不是信了「什麼」,因為基督徒不是信了一套教義的人。「使徒的信仰(apostolic faith)」,已經被有些教會扭曲。很多教會一講到我們是「使徒性的教會」,就把教會歷史當中一大段砍掉,歷史直接連接到第一世紀的使徒時代;而這已經犯了第一個錯誤。我們今天不講這個,但我們今天要講,現在的教會把歷史當中一大段砍掉。你要知道,教會的歷史是聖靈引導教會的足跡、軌跡,那裡面有許多屬靈的遺產。
雖然教會曾經像天主教一樣有過大黑暗的時期,可是,那都是屬靈的遺產,有很多聖靈的工作在裡面。你把它砍掉了,直接就接到使徒的時代上去,又宣稱是「使徒性的教會」,但問題是,他們解釋使徒的信仰,也解釋錯了。為什麼?因為他們認為第一世紀使徒時代的信仰就是神蹟、異能、醫病、趕鬼…全部講這些。但我們知道不是。「使徒的信仰(apostolic faith)」就在第四世紀時,為了讓教會重新回到信仰的中心、聖經的啟示,也為了對付外在異端對於教會的滲透與侵襲,所以就有了「使徒信經」。使徒信經真正的意思就是使徒的信仰。今天好像在講使徒信經…這之前都沒有準備;但聖靈會感動我,我就要順著感動講。關於講道,我都是周六準備,但其實講道平時就要準備了。
所以我說,他們講「使徒性的信仰」,就已經講偏差了:講神蹟、異能、醫病、趕鬼…那種恩賜性的。但我們知道:不是。為什麼?因為所謂「使徒性的信仰」,也就是在第四世紀形成、為要應付教會裡的偏差,以及異端對教會的衝擊,所有就有了基督徒對信仰的宣認,或叫做宣告,就形成了「使徒信經」。使徒信經是使徒的信仰。所以,我們不是在念一堆沒有意義的東西。使徒的信仰,我剛剛說被解釋成為恩賜、異能、醫病、趕鬼…那一類的東西,但我們知道不是。根據的聖經在哪裡?就在使徒行傳2:41。那裡當彼得講道有三千個人悔改時,聖經記載,他們受洗成為門徒之後,聚集在一處;聚會時「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
一節經文中,很簡單地把真教會定義出來。「真教會」的記號是什麼?
1.有使徒的教訓
2.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交接就是交通,就是koinonia,就是團契。彼此交接就是指著:有上帝的話在我們當中,那個叫做「交接」。交接不是彼此握手,koinonia不是那樣的事情。其實在這一點上,聚會所好像比我們還懂得多;因為聚會所講道不說是「證道」,他們說「交通」。「擘餅」就是聖餐。再來是「祈禱」。
這是真教會的記號。
而使徒的信仰、教訓,就是每一次你來到教會時所念的「使徒信經」。在三段、12行中把一個基督徒信仰的對象,很基要、很精簡地列出來: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這12行使徒信經,經過了將近兩千年考驗,每一個字句的排列,都完全按照聖經;連第一句話都是「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基督徒所信的這位上帝是,先稱祂為父,而祂是創造天地的主,為什麼?因為我們是因救贖而屬於祂。
你今天不僅僅因為被造而屬祂;你不像世上所有那些不信主的人。他們不認識神,但是他們跟神不是沒有關係。他們跟神是什麼關係?乃是被造者與創造者的關係。他們是被造而屬於神。雖然他們不信耶穌是基督,但他們仍然屬於神,因為他們是被造的,是屬於創造主的。所以那一層關係是被造與創造主的關係。但我們不是只有這一層關係,我們乃是在耶穌基督裡被拯救,成為上帝的兒女,有這一層新而永恆的關係。這一層關係就是因救贖而屬於祂。所以,使徒信經說「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把「全能的父」列在前面。這樣,「我信」的第一個對象是:聖父。
第二段:「我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我們的主…」,而且第二段佔最多,因為整個信仰的重心,就是在耶穌基督裡。我們這一群人,我們在耶穌基督裡,才有可能跟創造萬有的主宰有了連結,重新和好,被祂接納稱義,成為上帝的兒女。第三段講到:「我信聖靈」,一句話而已。聖而公的教會,聖徒相通。這樣,是基督徒的信仰。那個叫做「使徒的信仰」。
所以,真教會的第一個記號就是「使徒的信仰」,有上帝的話在我們當中。我剛剛講到「教會很熱,教會又很冷」…,我想,一個單單以講道為主的教會,在這個世代當中是很難受歡迎的。但是我們憑信心,因為我們不知道神在人的心中,會作什麼樣的工作。但我確實發現,在一個歸正的時代,一直有那個現象就是:教會終究要走回到以聖經為整個事奉的根基,就是歸正的路線上。因為越來越多基督徒發現他們需要上帝的話。人的經歷絕對沒有辦法滿足你。基督徒一定要有經歷,但是基督徒的信心不是建立在人的經歷上,而是建立在上帝的話上面。
今天是啟示錄第十堂,經文在啟示錄1:9-16。
我們再一次同心來禱告:
阿爸天父,我們讚美、敬拜、感謝祢!祢的話啟示在聖經裡,祢的話也安定在天。祢的話的中心就是祢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我們感謝祢!主耶穌,教會的元首,道成肉身的神,謝謝祢來到世上、來到人間,使人得以認識祢。我們感謝讚美祢,我們將以下的時間恭敬地交託在祢手中,願祢藉著祢自己所啟示的道、以及約翰的看見,向我們說話。我們但願如約翰在主日被聖靈感動,他就聽見一樣,我們也願意在七日的頭一日,就是在每一個主日,有聖靈感動在我們當中,我們就聽見,也就是我們心裡願意聽見祢的聲音。人的聲音傳講祢的話,但是祢聖靈的聲音要在人的心中做建造的工作。我們感謝祢,願一切榮耀歸給祢!求祢分別為聖以下的時間與敬拜。聽我們在祢面前的感謝禱告,靠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今天是啟示錄第十堂。我們說啟示錄的整個中心,不是揭開七印之後那些末世的災難—我們通常會把焦點轉移到末世的那些災難上;啟示錄的中心,就是耶穌基督自己。在今天所看的這段聖經裡,你會發現約翰所看見的,乃是那位榮耀再臨的基督。耶穌基督不僅僅是啟示錄的中心而已,而是整本聖經啟示的中心:整本聖經新舊約的中心,就是基督。而且我們甚至可以說,不是只有在教會歷史、或整個聖經形成的新舊約上下三千多年當中,「耶穌基督」才是歷史中心;因為根據保羅在羅馬書16:25章那裡告訴我們說:「唯有神能照我所傳的福音和所講的耶穌基督,並照永古隱藏不言的奧秘,堅固你們的心。」。
保羅提到福音就是基督、是千古隱藏不言的奧秘。而歌羅西書裡面更直接了當地說:「基督就是神的奧秘」。千古不言的奧秘所指的是什麼?那是指「在永恆當中」…基督在永恆當中就已經存在。那是個奧秘。一直到耶穌基督降生,才顯現在這末世中。所以我們說,整個人類歷史當中,耶穌基督是中心。而且從救恩的歷史當中,我們也看見新舊約的中心是基督,只是在基督降生之前,基督隱藏在舊約聖經裡面,在整個舊約以色列百姓的歷史中。
在新約,耶穌道成肉身成了人子,我們看得很清楚。我們雖然沒有在那個時代中像使徒一樣跟他同行,但是四本福音書記載了他的生平:他曾經來到地上,與人類同行。在舊約歷史當中,也就是在耶穌基督降生之前,藉著先知所寫下來的聖經啟示,基督就隱藏在舊約裡面。舊約裡面那些人、事、物,很多都是隱藏著基督在裡面,或者用比較神學性的用語是說:整個舊約裡面的人事物、整個舊約、救恩的歷史,就是預表了基督,直接指向基督。
所以聖經裡面說,舊約「乃是將來美事的影子」,而那形體卻是基督。但「影子」並不是說它是假的、不存在的、虛空的,而是它指向一個實體。它的目的就是指向一個實體,而且影子與實體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影子預表了永恆的事物,但影子不是永恆的實體;影子把那永恆的實體指出來,但影子不是實體。而且那實體就是基督。在聖經裡面,在基督裡就是等於在教會裡,在教會裡就是等於在基督裡。這是一個經常互換,而且經常並用的兩個名稱。以弗所書裡面提到「在他裡面,在基督裡,也就是在教會裡」。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整個啟示的中心,就是基督。只是在啟示錄之前的那六十五卷聖經,基督被啟示隱藏在其中;新約四本福音書記載,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上成為人的樣子,神的兒子在末世顯現講話,把在他裡面的上帝彰顯出來。這樣,他是以成就福音,釘十字架,一個取了罪身形狀,成了人的身份樣式來到地上。成全了整個福音之後,身為整個新約啟示的這位救贖主耶穌基督,乃是來到地上成全整個救恩的;那是一個救贖主的耶穌。
但在啟示錄中所啟示出來的耶穌基督–同一為基督,卻不一樣。為什麼?因為他乃是以審判者的身份再臨;他乃是以榮耀的人子身份再臨。所以上一次我們講到第七節時,我們已經講過:「看啊,他駕雲降臨!眾目要看見他,連刺他的人也要看見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他哀哭」。第七節講到他榮耀的降臨,之後第八節就講到這位榮耀再臨的基督,乃是在歷史當中的耶穌,可是他又是在永恆當中跟聖父神性上是一致的神;所以,主上帝說(第八節):「主上帝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嘎,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所以,在神性上是跟父神一致的。
我希望弟兄姊妹在聽這些講道時,能夠把這些全部連貫起來,就是:在歷史當中曾經被隱藏的基督,以救贖主的身份道成肉身來到地上,所以他受苦、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受羞辱。但在啟示錄裡面所啟示出來的這位基督,就不是救贖主的基督,他乃是榮耀地再臨,並且以審判的身份再臨。
所以,祂來到教會當中。約翰看見了在七個金燈臺當中的人子。整個啟示,就是我們今天所讀的經文,乃是講到教會跟耶穌基督的關係,再一次地堅固教會的信心;也就是在末世、教會在這動盪的時代當中,從第一世紀到現在……我講末世、又講第一世紀到現在,「莫非你講的末世就是第一世紀到現在嗎?」沒錯!基督徒常常沒有這些救恩歷史的觀念,以為末世就是現在才叫末世:很多災難、很多金融風暴、很多不法…所以這是末世。並非如此,聖經裡面所講的末世是指「耶穌基督降生,到基督在來」,這一段時間都叫做「末後的世代」,簡稱叫做「末世」。你看時間很長,上帝看時間很短。所以如果你從上帝的眼光看時間,你就知道很短。你若從上帝的眼光看人類的歷史這麼短,你看你自己的一生就知道根本不算什麼。你這樣看的時候,你就會過一個比較合乎基督徒的人生,你就會知道怎麼做人。你我的人生真的是短得不得了!
末世是指「耶穌基督降生,到基督在來」,這一段時間都叫做「末後的世代」。這末後的世代又叫做「恩典的世代」,為什麼?因為基督成全了福音,教會又繼續傳福音,所以又叫做「恩典的世代」。因此,「末後的世代」與「恩典的世代」是平行在走,現在就是。
所以,耶穌基督來到地上,再來的時候,約翰看見的乃是在教會當中那位榮耀的人子,以審判者的身份再臨。但是教會不需懼怕耶穌的再臨,因為耶穌基督的再臨,是基督徒的盼望,是教會的盼望。教會從第一世紀直到今天,甚至到基督再來的時候,教會都是一同在基督的受苦當中有分。唯有在基督的受苦當中有分,才在基督的榮耀中有分。你說這是條件嗎?不是,這不是條件,因為基督先來到地上受苦。所以今天一開頭約翰就說(第九節):「我–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那是在第一世紀時所寫下的話。聖經啟示約翰寫下這一句話,跟保羅所寫的書信非常不同。這一句話同時包含了兩部分:就是他自己的介紹–約翰是使徒,但是他隱藏了這個使徒的職分,他說「我–約翰,你們的弟兄」,他說「我是你們的弟兄」。
保羅每一次寫信給教會,也會介紹自己:「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奉召為使徒,特派傳上帝的福音」。所以,保羅介紹兩樣:第一,他的身份是「僕人」,他的職分是「使徒」;他蒙召為使徒為事奉神,而他的身份是僕人。保羅喜歡稱他自己為僕人。其實所有在基督裡的都是僕人,為什麼?因為我們是被重價買贖回來的。在希臘文那個「買贖」就是「主人拿著錢到奴隸市場中,挑中了一個奴隸買回來」。所以,耶穌基督付上重價,我們也可以說是無價,就是他自己成為贖價,把我們從死亡、從撒旦底下,把作罪的奴僕的我們贖出來,歸他自己。所以保羅說,「我今天是義的奴僕」,我不再做罪的奴僕。所有基督徒如今都一樣,同有這一個身分:我們是義的奴僕。那是保羅的自我介紹。當他講到他的職分時,他說「我蒙召為使徒,特派傳上帝的福音」,這是他榮耀的職分。但是今天約翰不是這樣介紹他自己;聖靈啟示他,他說「我–約翰」。約翰是使徒沒錯,他是間接提到他使徒的身分。當然,也有不同的觀點認為這個約翰不是使徒約翰,但是,正統的教會都認為啟示錄使徒約翰寫的。有人說是某一個名叫約翰的寫的,也有人說是一個名叫約翰的長老寫的,但是我們不接受這些說法。
所以,第一,約翰講出他的使徒職分,但重要的是,他這裡提到說:「我是你們的弟兄」。什麼是「弟兄」?弟兄就是肢體,意思就是我們是同一個身體。
希伯來書2:11那裡論到我們之所以成為弟兄,根據是什麼?首先第10節講到:「原來那為萬物所屬、為萬物所本的,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使救他們的元帥,因受苦難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這是在講基督。因為基督的死,要把我們領進榮耀裡面去;神要許多的兒女進入祂的榮耀裡去。所以,「使救他們的元帥因受苦難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接下來就這樣講:「因那使人成聖的和那些得以成聖的,都是出於一」。「那使人成聖的」是誰?是耶穌基督。「得以成聖的」是誰?是我們這些人,藉著耶穌基督得以成為聖潔,我們被稱為「聖徒」,都是同出於一、同一個根源–聖父。
我再把這節聖經念一次給你聽:「因那使人成聖的」–耶穌基督,「和那些得以成聖的」–我們這些人,都是「同出於一」–出於聖父上帝。「所以,他稱我們為弟兄也不以為恥」:耶穌基督稱我們為弟兄,我們與基督一同成為父神的兒女、同為父神的後嗣。所以,我們之所以被稱為弟兄姊妹,是根據這個。這跟外面稱兄道弟是非常非常不同。我們有一個神聖的根源,藉著耶穌基督使我們眾人連結在他裡面。所以當約翰說「我–約翰,你們的弟兄」時,他已經是在提出一點:基督徒身分的認同感。
「基督徒的身分感」是什麼?你今天如果屬於一個群體,你如果是獅子會的,你看到獅子會的會友:「啊!我也是獅子會的!」。獅子會如果是一個很榮耀的團體,你會以此為榮,對不對?「我獅子會的!」有人穿衣服都喜歡穿有獅子會的標記;獅子會背後所代表的意涵是什麼,那另當別論。當你屬於一個榮耀的團體,你有「身分感」出來。但是,教會的身分感來自哪裡?基督徒的身分感、那個榮耀的身分感來自哪裡?來自我們在基督裡同為肢體。「同為肢體」意思就是我們是一個身體。這是身分感的認同。我曾經講過:不是基督徒,我們不稱弟兄姊妹。因為這個不是外面的稱兄道弟。並且,一個假基督教信仰,我們稱之為「異端」的–「異端」不是異教,不是佛教、回教、道教….或其他宗教,「異端」指的是「假基督教信仰」。「異端」,我們就不稱他為弟兄姊妹。我們稱弟兄姊妹的認同感,是源於同一個根源,而在基督裡成為一個身體,所以我們是「同為肢體」的。這個身分感,不是形式、外在而已。因為我剛剛講到我們既然被稱為肢體,約翰說「我是你們的弟兄」,意思就是他也是個肢體,我們連結在一個身體。肢體一定是連接於身體;有哪一個肢體是在身體之外的?那個就不叫肢體,那個就變成「屍體」。
我們連結在一個身體裡面,因為是「身體」,所以是「活的」,那是「生命的聯繫」。那你就知道我們這些人真的是不得了,我們連結在生命的主當中,跟生命的主有生命的聯繫。因此,耶穌基督說:「父把羊賜給我,凡到我這裡來的,我不撇棄他們。末日要叫他復活,而且父把羊賜給我,沒有人可以從我手中將他們奪走。」又說「父把羊賜給我,我把永生賜給他們,末日要叫他們復活」。你我在同一個身體裡面有永恆的生命,就是因為這個連結。這個連結叫做「生命的聯繫」。這個身體如果受苦了,那麼所有的肢體是不是一同受苦?我的意思是說,如果這個身體曾經受苦,那麼,是不是肢體是不是也有分於這個受苦?我們連結在一個身體當中,我們有分於這個身體的生命,而且有分於這個身體的榮耀,因為身分感就是榮耀–我剛剛講到約翰這樣說「我是弟兄」,這是歸屬的身分感,這是指榮耀。還有,這是生命的聯繫。
所以,既然是身體當中的肢體,你享受了身體的榮耀,身體如果受苦,你是不是也跟這個身體的受苦一起有分?你說:「沒有啊,不會啊,我牙痛時,只有我牙痛,我身體又不會難過。」。你說:「我今天手指頭很痛」或「我這隻手很痛」….「是手在痛,我不會痛。」;不要說痛,你的左手被蚊子叮了在癢的時候,其實是全身都在癢;你不能說:「我的手在癢」;是你的全身都感覺癢。所以你就知道那個受苦。
「榮耀」跟「受苦」乃是一體的兩面。約翰在這裡說:「我–約翰,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基督的患難、國度、忍耐中一同有分」,他提到的這三樣,剛好就是這兩部分:「國度」每一個基督徒都有分,對不對?我們是上帝國度的人,這是榮耀;你有分於這個國度的榮耀,但是,上面是患難、忍耐,中間才夾著國度的榮耀,你明白嗎?聖經的啟示非常地整體、非常完全,連排列順序都不顛倒。例如羅馬書第八章前半段講受苦,後面講受苦,中間夾了一段榮耀的經文。那段榮耀的經文在哪裡?我要跳著念,念這整章結構性的意義:
羅8:17:「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這把受苦和榮耀提出來,而且是受苦在先,榮耀在後。基督也是受苦在先,榮耀在後;所以是先「十字架」後「聖靈」,先死而復活,先受苦而得榮耀。這裡說我們若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我們今天是從「肢體」這個角度講的,肢體是身體的一部份,身體若受苦,肢體怎麼可能不受苦?
接下來羅8:18:「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你我是價值性的活物,聖經要我們去作一個價值性的衡量:這現在的苦楚,跟將來要顯現於我們的榮耀,不足介意。在另一處經文裡,保羅是說:「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跟將來要顯現於我們的那極重無比的榮耀,就不足介意」。所以,你可以去衡量。
接下來講到「服在虛空底下的苦」,就是羅8:18、19節開始講到「萬物服在虛空底下」…一直到25節,都在講「服在虛空底下的苦」。還有26節開始講到「基督徒的軟弱」的苦:雖然得贖了,還在虛空底下,因為這世界還在惡者的掌權當中。所以23節有這麼一句:「連我們這些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心裡嘆息,等候那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身體的得贖」。我們這身體還沒得贖;我們靈魂是已經得救了,但身體還沒得贖。「身體得贖」是指將來復活時有一個榮耀的身體。一個全備的福音所包括的兩大部分,就是:靈魂得救,身體得贖。那是將來的事情,我們還沒有身體得贖。而之所以會受苦,全部都跟身體有關。
因為有一個還「服在虛空底下」的身體,所以基督徒也免不了在這地上受苦。很簡單,現在金融風暴中,你的收入減少了,你可能要節衣縮食,你的物質生活可能要降低,甚至有些人更可憐,可能很嚴重。所以,這些是不是身體受苦?都是身體受苦。因為身體還沒有得贖,所以你「嘆息勞苦」。26節開始講到:基督徒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全部都跟講受苦有關。可是,29節夾了一段榮耀的經文,這一節經文是聖經裡面很重要的預定論經文;如果你要講「預定」,就一定要講到這節聖經:「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我們今天作主要不是在解釋這段聖經,要不然一講下去都很長。「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他們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
看到這裡,如果你把受苦撇掉,光講基督徒的榮耀,「你是上帝的兒女、你是君王的兒子、你在地上應該是無往不利的、什麼事情應該都要為你效力….」如果沒有這樣,你可以用禱告跟上帝抱怨:「上帝啊,你為什麼不為我開紅海,把紅海分開讓我走過去?…讓我作事業、凡事順利,投資什麼都賺錢;買股票、炒地皮也賺錢,我販毒也賺錢、開電動玩具店也賺錢….;如果跟我打官司的,全都敗得一塌糊塗,我都必得勝!」。只從「榮耀」,你會看到很多很多這種的服事。這一段經文告訴我們基督徒有榮耀,沒有錯!但是後面接下來又講受苦,講什麼受苦?就是被定罪的受苦、被控告的受苦。你曾被定罪、被控告過嗎?但這裡都講正面的:「有誰能定我們的罪呢?有誰能控告我們呢?」(羅8:33-34)
接下來講到基督徒的患難。35節:「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是患難嗎?是困苦嗎?….」,在講正面的時候,他已經提到基督徒會遭受這些事情。「正面的」是什麼?就是沒有什麼可以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可是他所提到的這些,都是基督徒在受苦當中的狀態,也就是基督徒有這些現狀。所以「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赤身露體」就是羞辱,「是危險嗎?是刀劍嗎?如經上所記: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基督徒好像變成「將宰的羊」。當然,這節聖經最主要是用在基督的身上,但是,也用在我們身上。基督徒有時候好像是任人宰割的,對不對?所以你受了這種苦。
「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接下來又講受苦!講好多受苦。(38節)「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前面講「不能與基督的愛隔絕」,這裡講「不能與上帝的愛隔絕」。沒有一樣可以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全部都講受苦。前後講受苦,中間夾了一段預定經文。所以結論是:基督徒被預定,是預定跟基督有分於受苦。當然,既有分於他的受苦,也有分於他的榮耀。
其實這段經文,我在周五查經班在講馬太福音時,我提出一段跟這段經文很有關的經文。基督徒受所列出來的這些苦難,都不可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但是,耶穌在馬太福音第七章講一句很重要的話,他說:「你們要防備假先知。因為他們到你們這裡來,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如果你看約翰福音第十章,你就知道耶穌基督講到:「盜賊來無非是要偷竊、殺害、毀壞。」毀壞什麼?生命。而生命是什麼?就是跟神的關係。所以,假先知要防備,因為他危害了基督徒跟神的關係—我稱他叫基督徒生命當中最大的危機。是什麼?是假先知。
為什麼我這樣講?因為羅馬書第八章講到沒有什麼可以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就是那個生命的關係不可能被隔絕,無論任何患難都不可能!但是,列了這麼多,唯獨沒有提到假先知。保羅沒有說:「假先知也不能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而耶穌說:「你們要防備假先知。」;約翰福音第十章說:「盜賊來,有人進羊圈不從門進去,倒從別處跳進去」,那是盜賊。盜賊要作什麼?「要偷竊、殺害、毀壞」羊群的生命。
所以,基督徒最大的屬靈危機是什麼?不是苦難、患難、挫折、打擊、試探…..通通不是,而是假先知。剛才你所看到的,神預定我們跟他的兒子有分於一起受苦。當約翰說:「我–約翰,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他同時提到了基督徒連結在這個生命當中,既有份於國度的榮耀,就有份於他的受苦。而且羅馬書第八章也很清楚地講到「預定跟基督一同受苦」。
那你說:「作基督徒好可怕喔!早知道就不信耶穌。」你不信主就不會吃苦嗎?當約翰在說「一同有分於基督的受苦」,他到底在講什麼?你可以先回想,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第五章「登山寶訓」講到「基督徒的受苦」,以及基督徒所受的苦與所得的報償。我剛剛提到一點,我們沒有信耶穌,在世上也天天都在受苦。我們受很多苦,那種苦是沒有報償,毫無意義、空白的苦。但是在基督裡的受苦不是這種,而是跟榮耀有分,是與基督一同有分的那種受苦。所以在馬太福音第五章,當耶穌基督論到八福時,最後他講到:「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整個上帝的國度是他們的;你受的是這種苦。
我剛剛講到人生很短很短;活在這世上每一個活得再好的人,都會覺得這日子是苦的。王永慶最近剛過世對不對?你覺得王永慶一生很享福嗎?我覺得有些人倒比他享福。他很節儉你知道嗎?而且為了維持他那帶領整個企業的衝勁,他像一個苦行僧一樣。他以前經常在他的台塑大樓上面跑步,大約五公里;他就繞著陽台這樣跑。我們跑步有時是享受,到公園、森林裡面去跑步,他每天要逼著自己到上面,為了要維持帶領整個企業的衝勁。一大堆人要靠他生活,那麼龐大的事業…,那是一種苦你知道嗎?所以,人生有很多苦。
但是基督徒,耶穌說:「為義受逼迫的人」,就是為基督、為福音、為上帝的國度而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接下來他怎麼講:「人若因我的緣故辱罵你們、說各樣的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所以,你注意聽:你在這個時間點上為主受苦,耶穌說,「往前看,用你的信心,在時間裡去看見你將來的賞賜!」。但是他不是這樣而已,他又說:「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對待他們。」。所以他不但叫你往前看,他又叫你往後回想。你在受苦嗎?你往前看,看到將來的榮耀;往後看,看到歷世歷代的眾聖徒,在基督裡面一同有分於患難、國度、忍耐。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對待他們。所以叫你往後看,你一點都不孤獨。
所以,跳脫苦難,最好的經文就是剛才那一節,耶穌基督所講的那句話:「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這是往前看。往後看: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對待他們。第一世紀的基督徒所受的苦,比我們多。第一世紀到第四世紀,很多地方的基督徒所受的苦都比我們多。所以,我們在基督耶穌的國度有分,像約翰一樣。約翰有分於這個身體的榮耀,也有分於這個身體的患難。
然後,保羅又在歌羅西書第一章裡面講到,為什麼我們要有分於這個身體的受苦。歌羅西書1:24:「現在我為你們受苦,倒覺歡樂;並且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教會,要在我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保羅講到為什麼我們要在基督的患難上有分。保羅一生都在受苦,但他卻說他「倒覺歡樂」。這實在很難想像。保羅不是裝出來的;保羅絕對不是裝出來的、不是講假話,為什麼?因為如果你看所寫的書信,特別是他的四卷獄中書簡–以弗所、歌羅西、腓立比、腓利門四卷書,你就知道書信中所洋溢出的喜樂;他還勸外面的人要喜樂。這是什麼生命?保羅說:「我現在為你們受苦,倒覺歡樂;並且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教會,要在我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我們受苦為要「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到底是指什麼?是不是耶穌基督所受的苦不夠,我們再來補一補?
保羅的意思是,基督在地上成全整個福音;整個救恩因著他的受苦–最大的受苦就是在十字架上,成全了。你說救恩成全了,全世界的人就會自動歸主?不是。所以,救恩成全了,但在新約時代,也就是耶穌基督升天之後賜下聖靈、生出教會之後,教會在地上繼續基督的事奉;也就是:成全的福音,接下來就靠著教會繼續傳揚。
所以,教會繼續傳揚福音,教會因傳服因而受苦。接下來你就能瞭解約翰所說的那句話:他的受苦是為上帝的道、以及為基督作見證,那就是為傳揚福音,也就是今天教會在做的事情。約翰為基督作見證,所以他受苦;那教會歷世歷代傳福音有沒有受苦?有。所以,在我們週報裡面,我們登了現在從網站上看到的新聞,知道現在有很多地方教會在受苦。伊朗在推動一個「變節法」:一個回教徒如果信了基督教,就稱為變節,而那個變節法,就是唯一一個把因改信某種宗教而判死刑的條款。在伊拉克北部一個叫摩蘇爾的地方,基督徒在受迫害:那裡有25萬基督徒。都是為了為基督作見證的緣故。教會每設立在一個地方,就是為基督作見證、為傳福音而受苦。基督徒在傳福音、個人佈道當中,他也受苦。
這些受苦,都是為整個基督身體當中繼續補滿那個虧欠,不是說基督的患難沒有受夠,所以我們再來補滿;而是基督成全了整個福音,福音成全之後,教會繼續傳揚福音。而傳揚福音一定受苦,因為為基督作見證。所以,我們跟基督一同在患難、國度當中有分,指的就是我們為了補滿他身體的缺欠。我不知道我們當中有多少人是為了福音在受苦。我相信我們很多時候為婚姻當中的不美滿受苦、為事業沒有經營好受苦、為身體病痛受苦….但是,一個有榮耀的受苦,就是為服因而受苦。
所以,我說基督徒事奉….其實我們的事奉也沒有太勞累。我知道很多弟兄姊妹很愛主;在這個教會當中,很多事情都是大家自動在做。我們最近成立了三個工作組,要把一些行政工作組織化。但是,其實如果我們沒有這些最基本的組織,我們還是照樣在運作。只是必須要有一些規範。我的意思是說,我們作任何事情不要以為我們在吃苦。我們這些其實都不算吃苦。所以,教會所做的一切事情,我們每個禮拜來到這裡,或者是我們辦佈道會、各種聚會,為的都是為基督作見證,有分於他國度的榮耀,也有分於他的受苦。一個受苦的心志,就在彼得前書第四章裡面告訴我們,他說:「基督既在受身受苦,我們也應當將受苦的心志當作兵器。」所以,一個願為基督受苦的心志,是一個兵器。
總結整個聖經裡面關於基督徒的受苦,有幾樣我可以提出來:
第一,我們剛剛講的,受苦是上帝的預定。
第二,受苦是補滿基督患難的虧欠。
第三,彼前4:1:受苦是一種兵器。意思就是:受苦是一種能力。你注意聽:願意受苦的心志,是一種能力!而且是一種無往不利的能力!你願意為基督受苦,那個程度深淺當然有不同;像保羅那樣,他幾乎是無往不利,我是說,他所傳的福音能力是非常大的。
第四,受苦是有分於上帝國度的榮耀。
這是聖經裡面告訴我們的四樣。但願主幫助我們,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我們其實每次都只講一節。我們有分於基督的國度,就有份於基督的患難與受苦。我們再把這節聖經讀一遍,啟1:9:「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島上。」哪一天,如果有個基督徒說:「我某某某就是你們的弟兄,跟你們一樣一同有分於基督的患難、忍耐、國度!」那是最美的生命見證!
最美的生命見證不是「我吳某某因為信了耶穌,有了多大的事業!」、「因為信耶穌,我家庭多好、身體多好…」我其實不喜歡講個人見證,因為有些會帶來很多負面的作用,讓人以為上帝特別恩待這個人:「為什麼上帝對他那樣,不對我這樣?」所以,如果將來有哪一天,有個弟兄也這樣作見證:「我某某某就是你們的弟兄,跟你們一樣一同有分於基督的患難、忍耐、國度!」,那是最美好的生命見證,就是約翰所寫的這節聖經!但願主幫助我們!如果你在受苦當中,好好地思考你是為什麼受苦。還有,多撥時間為主受苦;絕對不是空的。
我們一起來禱告:
阿爸天父,我們再一次用禱告來敬拜你!我們感謝讚美你。我們本不配傳講你至聖的真道,特別是在啟示錄裡面,你藉著聖靈的啟示讓使徒約翰所寫下來的這一句話,他說:「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主,我們既然跟約翰一樣,我們也是同為基督的肢體,我們有分於他國度的榮耀,也應當有分於他的受苦。求你的聖靈藉著今天講台的傳講來光照我們,藉著你聖經裡面的話來光照我們:我們曾經為你受苦嗎?或是我們是因為自己無知、自己的私欲在受苦?求你赦免我們,幫助我們,你的聖靈光照我們,好讓我們知道我們的受苦如果是為你的,有極大的榮耀與我們同在。我們感謝讚美你!因為我們的受苦是有賞賜的。謝謝你的恩典!主耶穌你曾經來到地上為我們受苦,你受苦在先,你自己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死,我們感謝你!以致神預定我們跟你一樣,在這地上有分於你身體患難的缺欠,謝謝你的恩典!繼續使用你的教會,就是使用我們這些屬於你的百姓。為福音所做的勞苦是有福的!我們感謝你!為你的名受逼迫的人是有福的!願那些正在為福音受苦的人,你就在他們當中成為他們的安慰、扶持與幫助。願一切榮耀歸給你!感謝你聽我們在你面前的禱告,靠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